为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6月25日下午,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举办了“劳职大讲堂”第十六讲主题分享活动暨2025年教师企业实践年中工作部署推进会。邀请清华大学访问学者贾宁副教授做主题分享。
▲“劳职大讲堂”活动现场
学院党委书记刘丽波,党委副书记、院长蔡大鹏,党委副书记邢琪,党委委员、副院长张耀嵩,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刚凝,全体专兼任教师参加了此次大讲堂,活动由党委副书记邢琪同志主持。
贾宁副教授以《校企合作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题,分享以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为核心(视频、平面、直播、电竞)形成的新媒体矩阵(涉及抖音号:影视·艺树、微信公众号:艺树工作室、微信视频号:艺树工作室、小红书北京LOOK小分队)等实践典型案例,阐释了实际项目反哺教学,教学赋能实际项目的实际回馈。贾宁说,“项目制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经之路”她将校企合作单位中,企业真实工作任务(项目)的案例和解析带入课堂,抛出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斟酌、思考、权衡,再由学生带回到企业的项目中实践。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校企合作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意义。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学校与企业的壁垒,建立工作室制产教融合、实践教学育人建设这一载体,逐步完善人才、项目、产业相互赋能的教育双主体生态系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的工作项目,强调实战训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贾宁老师说,“在实践中锤炼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实践,即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企业项目,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去感悟、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而校企合作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忘服务社会的责任,贡献专业力量,积极参与服务行业、助力乡村振兴、注重公益事业等项目。她强调,我们的初衷是做好职教的一个‘点’:培养学生同时具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为产业打造出‘即插即用’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活动后,召开了2025年教师企业实践年中工作部署推进会。劳动经济管理学院贾娜副院长、民生福祉学院张秋洁副院长、城市安全学院李广军副院长,分别对2025年中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做阶段性汇报和总结,介绍了各二级学院年中企业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并部署下半年实践工作的内容。同时,也清晰的认识到在企业实践中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平衡教学工作与实践时间的冲突,如何确保实践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如何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等等。
会上,蔡大鹏院长对专业二级学院的企业实践阶段性工作给予了认可和肯定,并对下半年企业实践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他强调,学院重视教师企业实践,重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希望老师们关注到教师企业实践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他指出,贾宁副教授在分享中说到“无时无刻不在调研”,在企业实践中学生与教师要同步调研,学生调研未来自己的岗位,教师要及时关注行业、企业的实时动态、专业学习的需求。作为一名职业教师,要具备职业的敬畏感、终身学习的精神、深入企业,紧密对接产业的积极态度。
教师企业实践,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校园与企业、理论与实践,让我们走出三尺讲台,深入生产一线,触摸行业发展的脉搏,感受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需求。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是对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深刻反思与革新。使课程体系设置真正的聚焦于产业、行业、岗位,才能确保实践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师们要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学校和二级学院层面制定明确的企业实践任务,严格执行考核标准。鼓励老师们在企业实践中真正的投入到对行业的调研、对课程体系的修订、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延伸,到我们真正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中去。希望在下半年教师企业实践的工作中老师们再接再厉,深耕企业实践沃土,培育产教融合硕果。
此次活动,通过深入研讨、交流以及案例分享等环节,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实践的目标,探寻了实现教师企业实践目标的可行路径,也探讨了有效的成果转化方式。此次活动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持,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迈向新的台阶,也将助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