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昆明学院组建“与国同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围绕云南“三个定位”建设,分赴西双版纳、红河、安宁等地,从“理论宣讲”“乡村振兴”“边境调研”“民族团结”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祖国边疆续写好聂耳与国歌的故事,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火热实践。
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实践的鲜活故事,积极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6月23日至6月26日,4位青年讲师团代表和20名学生骨干赴西双版纳景洪、勐腊磨憨等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宣讲、结对交流、实践调研、团团陪伴等活动,持续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实践的鲜活故事,积极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团队在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前合影
6月23日,实践团队来到此行的第一站—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参观学习。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是一座集各民族文化展示、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博物馆,师生们依次参观了“勐泐回望 历史帆影”历史展厅、“辉煌七十载 建功新时代”庆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展厅里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文化典籍、民俗展品,全面展示了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等世居民族相互交融又独具特色、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彰显着各民族相互依存、和睦共处的民族关系。
团队在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前合影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双版纳各族人民齐心协力,70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要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在曼远村合影
下午,队伍来到了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曼远村。通过调研,实践团队了解到曼远村在党建引领下,激发共建共治动能,充分发挥传统村落人文生态优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全面融入乡村旅游,积极发展“旅游+多元产业”业态,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在致富增收的同时赋予传统民族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曼远村作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基地,让团队成员们得以在探访过程中学习了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切身体悟到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联学共建促发展,携手同行谱新篇
6月24日,昆明学院“与国同歌”社会实践团来到西双版纳勐仑,与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共同组织40余名师生团干开展结对共建实践活动。
团队在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合影
在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勐仑校区,师生们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学生实验实训基地、生物多样性进校园示范项目,加强了结对高校相互的认识,加深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工作的了解。参观结束后两校共青团干部和学生代表开展交流座谈,通过不断加强两校团干部、团员青年间的互学互鉴、互促互融、共同进步,共同提升了工作认识和能力,切实发挥好共青团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两校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勐仑镇城子村红色教育基地,在勐仑追歼战纪念碑下,讲解员悉心讲解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英雄事迹,大家共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接力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民族团结。
师生们参观了城子村史馆、城子村游客中心,走进城子村村寨调研,深入了解村寨的发展历程,用心感受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同胞们在漫长实践中共同探索出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以及共同创造出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在勐仑镇哈尼族大卡老寨,师生们跟随工作人员脚步走进寨子,深入了解近年来老寨的新面貌、新变化、新风采。阿卡帕博民族服装合作社社长刘智芳向师生介绍了美丽独特的哈尼族服饰,以及将民族刺绣结合跳蚤草的功效缝制而成的跳蚤草香包。实践团还围绕大卡老寨民宿、餐厅、鸟塘、跳蚤草、热带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情况与村民进行交流访谈,近年来,大卡老寨坚持党建引领,激活红色引擎,因地制宜,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家园,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实践交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作为云岭学子,必须结合实际拓展创新,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来到勐腊县勐仑中心小学,向小朋友们送去了文教体育用品,面向一百多名六年级学生开展暑期志愿公益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童心向党宣讲、益智启航小课堂及“艺”起成长舞蹈课堂三个环节,通过演绎聂耳与国歌的情景剧,讲述中国青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奋进故事,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以及民族舞、现代舞与互动舞蹈教学,以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用科技艺术助力素质培养。
团队与勐仑中心小学学生合影
广场上活动氛围热烈,同学们踊跃参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学校特色和实践主题,以理论宣讲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将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讲到边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谱新篇,点亮童心中国梦
6月25日至26日,昆明学院“与国同歌”社会实践团来到西双版纳勐腊县磨憨镇,先后走进磨憨中心小学、尚岗完小、磨憨双拥希望小学,带着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和活动方案,分别进入了不同年级的教室,开展暑期志愿公益课程实践活动。
五年级的教室内,实践团成员以聂耳创作国歌的心路历程为线索,通过话剧和朗诵相结合的形式,带领小观众们穿越时空,了解国歌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感受聂耳的坚定信仰与爱国情怀,聆听聂耳与国歌的动人故事。通过宣讲一代代云南青年接续奋斗,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投身救亡图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传递了爱国主义的强大力量。“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口号在教室久久回荡,宣讲课堂用丰富的内容,引导同学们深入体悟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团结精神,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一场别开生面的益智小课堂则在四年级的教室内开始。实践团精心设计了《你相信光吗?》《神奇的摩擦力》一系列物理小实验,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让鸡蛋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