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深化航天领域产教融合,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典型案例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服务解决产业问题案例汇编》。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航天装备与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是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批复的立项建设单位。航天产业学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紧密对接航天先进制造业高端领域,立足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发挥各层次“专精特新”企业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作用,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为制造强国建设培育复合型技能人才。
▲校企高层定期召开理事会和交流会
航天产业学院立项以来,建立航天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推动项目有效实施,由企业高层和校长担任理事长,负责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计划等重大事项,定期召开理事会和交流会,对航天产业学院的运营和管理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航天产业学院紧密对接航天先进制造业高端领域,联合航天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合理分解到专业课程,创新基于企业岗位真实生产任务的课程设计;构建了以“产业引领、课程为纲、实践历练、大赛提升、证书互补、创新发展”的“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航天产业学院建设,形成了一支思想品德及师德素养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学能力优秀、学习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且具有良好的创新型和坚韧性的优秀团队。主持国家级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教学资源库(第三主持)、北京市机电一体化技术(航天智能制造)教学资源库、北京市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团队、北京市现场工程师项目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航天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等建设任务。
▲新闻媒体报道航天产业学院学生就业及教学改革
近两年,航天产业学院圆满完成航天装备方向高质量招生计划,招生率达到100%。学生在航空航天企业就业单位达到20多家,部分学生成长为航天企业骨干力量,《北京人才市场报》和《北京劳动就业报》报道劳职院教学改革及毕业生就业情况。
航天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资源开发、技术服务、招生就业和航天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功承办全国职业院校科普卫星研制工程邀请赛、大国工匠进校园、校企校际联合教学资源开发等系列活动。产业学院创新教学机制,有力促进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航天产业人才需求的深度融合,为航天企业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全新探索培养高端制造人才的新模式,将其打造为高技能人才的聚集地,创新型工匠人才的培育地,为航天强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