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金通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逻辑和实施路径_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库管理系统
ȫ���ߵ�ѧУ����
ȫ����У2025�������״�
2024���ҵ��
��ͨ�ߵ�ѧУ����רҵĿ¼  2025��
�۽�������
��ѧ�����ʵ��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金通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逻辑和实施路径

中国高校之窗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是学校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战略部署,精准对接承德市主导产业,深化产教融合而组建的二级学院。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学院设有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专业)、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物流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建设,逐步形成“红色基因传承党建品牌引领下的深度产教融合”办学特色。

2023092253121.jpg

金通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一、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

学院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构建了“六大建设、八项提升、四责联动”的684党建工作体系,创建“红色基因传承+多维一体育人模式”,实现五个维度的党建协同创新体系。

2023092253122.jpg

党建协同创新体系

通过学院一系列育人工程的开展,红色基因逐步融入师生血脉,在全国两会、疫情防控、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北京冬奥、绿色军营、祖国边疆……都能看到我院学生的身影,他们始终以积极昂扬的姿态投身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二、深度融合,联合培养

自2016年6月起,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广慧金通公司)进行了联合办学,先后建立了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专业(后更名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为学院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突破和机遇。

1、互助互长,师资融合

(1)合作教研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母机”。为了实现学院与企业实现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企业方选派入驻学校教师,共有11名具有行业一线服务经历的教师入驻学院,担任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平台课程的讲授工作,并与学院教师进行了互助互长,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推动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等产业需求的科学对接。这种教师团队的合作,使教学资源相互补充,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企业方教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行业经验和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学院教师也通过与企业方教师的合作学习,或是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形成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2)共同指导

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中,把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并实现了校企“双导师”指导。校方教师侧重于学科专业知识的指导,包括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学术要求等方面,而企业方老师则从实践角度出发,提供行业需求、实际案例和解决方案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科知识竞赛中,校方教师从学科专业知识的角度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核心概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科竞赛能力。企业方老师则从形象及展现能力方面进行指导,包括沟通能力、演讲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帮助学生提升竞赛的综合能力。

专业技能竞赛中,企业方老师通过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实用的技巧、实践技能和行业实践的经验,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同时,校方教师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辅导,关注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提供心理支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坚持、勇于挑战,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潜力,帮助其克服困难,提升竞赛的整体表现。

2023092253123.jpg

第十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荣获“团体综合类季军”、“民航安全服务技能一等奖”

2、潜心研教,课程融合

2023092253128.jpg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在深化教学合作的同时,学院建设出及时响应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打造了一批应用型课程,加强课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并把真实项目引入课程,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可以使学生们了解真实的职业需求和现实挑战,拓宽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和视野。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为了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需求,企业方撰写了《民航服务礼仪》、《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民航客舱服务与管理》等9本公开出版的教材,把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和最鲜活的实践成果纳入教材,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工具。

校方教师也根据课程特点,出版并使用《当代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管理学基础》及《承德文化与旅游》三本应用型教材。

这些教材针对学生的实践需要,强调实际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合市场需求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3、兴资置教,资源融合

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校为加强校企合作,兴建产教融合大楼,提供场地资源,企业方则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学校购置了教学实训设备,累计已投资近2000万元,用于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设备的配置与建设。在产教融合大楼内,已建设了十余个实训室,包括模拟客舱实训室、CBT实训室、模拟贵宾实训室、物流实训室等。在这些实训室中,将许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使用真实工作流水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沉浸式”“三实”教学模式),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行业装备和工作场景,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学习到业界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

4、双重标准,质量融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学院确保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注重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课程的达成度评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与此同时,企业方通过模拟面试等方式,由行业资深专家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根据行业用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能力。

这种双重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受来自学习成果和学术能力、实际能力和适应能力两个角度的衡量和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确保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具备所需的素质。而每年举行的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高校大学生民航服务供需对接就业活动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直接“评价”。这种双向评价,能够培养出具备学术实力和职业素质的优秀人才。

通过双重标准和质量加持,双方共同努力着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5、相辅相成,管理融合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企业教师不断融入到学院的教学管理中。这些企业教师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督导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安全领导小组中担任成员。企业教师融入学院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参与能够确保学院教学与行业需求相匹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他们也能为学术研究、教学督导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推动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2023092253131.jpg

2022年北京冬奥会学生志愿者

三、广泛实践,就业创新

1、服务社会,

中国高校之窗


学校概况: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承德市,具有110多年办学历史,学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类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地方高校,是河北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全国五所“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学校;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基地校;是国家民委“民族关系”研究基地;2016年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获国家1亿元资金支持;是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