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2023年春季学期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广东白云学院明德楼107召开。校领导,中层干部,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工作人员,教师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柳贵东主持。
会议邀请到惠州学院王健海博士作专题报告。王健海博士是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科研工作,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经验丰富。近5年来,王健海博士主持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等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参编教材6部,获得发明专利 11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专利转让3项。
“一个好的问题是创新的起点。”王健海博士以“人工智能赋能的教学创新实践——以《数学逻辑》课程为例”为题,在会上分享了《数学逻辑》课程的课程概况、课程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基础,针对课程中常出现的“缺交互、少智慧、欠准确、乏吸引”等痛点进行分析,阐释惠州学院的特色做法:构建一本能回答学生提问的智能教科书、自建一套智慧在线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改进一个基于图像识别的课程评价系统、自建思政案例库,引入一位数字人助教,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以此培养学生的科技报国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他提到要以资源建设驱动的教学创新,以教学模式改革驱动的教学创新,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教学创新。并在现场演示现存的人工智能软件的可执行范围,并与与会老师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助手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使用程度的把握。
随后,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院长张大斌、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俞国庆、应用经济学院谷卓桐博士、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郭保生、传媒学院副院长成骏、外国语学院院长何高大作数字化升级工作研讨分享。教务处副处长吴良勇、教育技术中心张文生作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总结及内涵建设研讨分享。
副校长陈春发在会上讲话。他说道:“有的新技术是提高生产力的,但是有的新技术是改变生产关系的,当一种新的技术改变生产关系的时候,它就会改变整个社会运行机制。而这种技术如果你没有跟上,你就会被时代抛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来势汹涌。我们首先要关注数字安全、数据安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升级等级保护,强化硬件实力。其次,新技术的诞生与发展,要用新的技术武装自己,我们必须看准其中与教育息息相关的部分,使其成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将学校内的数据整合,集成数据,形成融合的门户平台,达到业务数字化,对数据进行最大程度的分析利用,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最后,他以“Learn”“Unlearn”“Relearn”三个关键词,勉励与会老师要么与时俱进,要么被时代淘汰,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断推陈出新,内化学习成果,再不断用新的技术来进行自我提升。(文/党委宣传部周钰滢 图/党委宣传部吴斌 责任编辑曾进、赵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