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路上民大人】钱志宽:织密织实校园疫情防控“保障网”_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库管理系统
ȫ���ߵ�ѧУ����
ȫ����У2025�������״�
2024���ҵ��
��ͨ�ߵ�ѧУ����רҵĿ¼  2024��
�۽�������
��ѧ�����ʵ��

【战“疫”路上民大人】钱志宽:织密织实校园疫情防控“保障网”

中国高校之窗

导语:回首,那段时光,虽然艰难,但磨炼了意志、坚强了品格、淬炼了党性。战疫中的力量,将被铭记、被书写、被传承。

校园静默管理,停止堂食,如何解决12栋楼、8000多学生的餐饮问题?

面对巨大的物资需求,如何满足师生所需、防疫要求,同时做好相应储备?

连日来,面对贵阳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在贵州民族大学花溪校区,后勤管理处党员干部职工迎难而上,不敷衍、不推诿、不懈怠,按照学校要求,攻坚克难,全力落实疫情防控任务和服务保障工作,扛起了“疫情防控服务保障第一线”的重任,为学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早餐6点,有面包、牛奶;中餐11点,炒菜配饭送达寝室,晚餐4点半开始送餐,都有专人配送。”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钱志宽目前负责花溪校区疫情防控后勤物资调度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他身先士卒,学校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他的身影。9月15日,他在向记者介绍时说:“现在校区每天消耗的蔬菜在4000斤,大米在6000斤左右,还有冻品肉类在1500到2000斤之间,学校有稳定的物资保供渠道,学生和校内教职工们在生活上都有较好的保障。”

202210103031.jpg

钱志宽与后勤人员一起搬运食材

后勤工作点多面广,目前,后勤管理处有4名在校老师,2名校医院医生,还有物业和安保工作人员113人,食堂从业人员76人,负责协调校园内物资运输、核酸采样、安全卫生管理和用餐保障等相关工作。有的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起床,准备饭菜,保证师生能按时开饭;有的深夜一二两点才下班,要盘点检查,入库、出库、返库、对账、核酸检测物资资料准备、记录整理……哪一点也不能出错。有时一个人顶几个人用,工作量翻番。但没有人喊累,叫苦,大家在后勤管理处的统一调度下,工作井然有序。

“早上凌晨4点要组织学生们做核酸检测,后勤工作人员得提前一小时做好准备工作,再配合每栋楼的楼栋长、楼层长以及医务工作者开展检测工作。”钱志宽说:“十几天来,大家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大概只有2个小时,经常是倒下床立马就又来电话,刚忙完这项工作,马上就得投入下一项工作中。

最近几天,花溪区还处于静默管理中,运输道路管控点很多,物资运输车辆到达学校时间不固定,有时候半夜才到达,后勤管理处的老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后,得马上赶到学校大门口,平均每天3至5车的物资,等物资卸货清点后,进行消杀,再由后勤处工作人员重新装车运送回学校储备库。东西虽多,搬运虽累,但是看到生活物资到位了,大家才总算放心下来。

工作这么多天来,让钱志宽印象深刻的是由学校一批退伍军人带领一些有从军想法的同学自愿组成铁拳团,为学校做志愿服务,他们身穿迷彩服,从事维护学校秩序、物资搬运等工作。

 “记得有一天晚上,大家搬运物资直到凌晨4点左右,他们没有丝毫怨言,而且精神抖擞,看不出一点疲惫状态,让老师们非常感动。”钱志宽表示,同时也很感谢前期从事志愿服务的全校223名志愿者们,他们帮助工作人员进行盒饭转运、核酸检测以及日常服务工作等,也非常辛苦。

202210103032.jpg

深夜,钱志宽与志愿者一起搬运物资

此外,疫情期间,为民大花溪校区疫情防控工作默默奉献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后勤处的彭昌涌老师在物资调配、转运工作中任劳任怨;陈小东老师负责学生送餐、物资储存,工作井井有条;作为学校退休返聘老师,龚万里老师更是以身作则,积极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中。食堂从业人员在人少事多的实际情况之下连轴转,不仅要负责做饭炒菜,还要为8000多名师生打好盒饭,并送到各个楼层点位,还要参与装卸大量食堂物资,尽管累到腰酸腿痛,但他们无怨无悔,默默地坚持着。物业管理与服务人员面对陡然加大的工作量,大家勤勤恳恳,全力以赴,做好环境消杀、卫生保洁、房间通风、垃圾清运等工作,努力为在校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为了更好的统筹后勤工作,现在每天上午9点,大家会在一起对当天工作统一做出安排,下午7点,一起作工作总结,每天两次的碰头会,再忙也从不间断。”钱志宽说:“大家配合默契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校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才能做得更扎实。”

钱志宽最后告诉记者:“学校全体教职工和防疫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在校学生们的理解与配合,使得校区总体的疫情防控管理成效显著。自己希望大家都能够身体健康、安全地顺利通过此次疫情的考验,相信疫情会很快消失殆尽,贵阳终将战胜疫情。”(文字:孙凯) 

中国高校之窗


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学校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国家级贵安新区,占地面积2708亩、校舍面积111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444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