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需要,我就应该第一时间响应
9月1日,正值贵州民族大学新生秋季开学,疫情突袭,打乱了所有人的学习生活节奏,原本生机勃勃的校园一时间陷入静默。
“书记,我愿意!”
9月4日晚上10点,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发出招募教师志愿者的紧急通知,并要求志愿者当晚就入住学校。作为学院教师的陈丹看到消息后,立即给学院领导打电话,主动要求返校。
“你的孩子还没断奶,你确定要来吗?”学院领导关切地问。
“是的!我确定来。”陈丹的回答坚定有力。“我知道这回学校和平时上班不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班’回家。但是,没有关系,现在是用人的时候,。”
“你来了,孩子怎么办?”学院领导继续追问?
“没事的,我家里人会照顾好的。不但心。”陈丹说。虽然看到妈妈和老公眼神里还是有担心,但是大家都没说出来。临行前陈丹哄小孩睡觉,先生和母亲就为她收拾行李。被子、衣物、生活用品……先生还往她的行李箱里装了好些小零食。
9月5日凌晨2点,陈丹从家里出发,返校抗疫。
陈丹组织学生们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我只是抗疫一线老师中普通的一员
来到学校后,陈丹立即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学校静默管理的安排,陈丹进驻到其中一栋学生宿舍的第六层楼,负责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该层楼同学们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同时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心理疏导,以及做好同学们的后勤服务。“我这层楼一共70名同学,每次做抗原,我就需要从楼下取来试剂,分发到各寝室门口。做完之后也要将这些医疗垃圾回收送到楼下统一处理。”陈丹说,试剂是很轻的,但是盒饭就重了。
70名同学的饭菜,泡沫箱子要装两三箱,多亏和其他楼层的老师一起才能搬上来。搬上来后一个寝室一个寝室分发。来来回回,要跑若干趟。每次发完饭,浑身是汗,累得直不起腰来。很多时候,采完核酸、给学生发完饭,自己吃上饭已经是晚上十点的事以后了。
静默管理期间,陈丹与进驻宿舍领导、同事的合影
抗疫不停学,利用网络资源,学校统一启动了在线上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陈丹也通过视频,向同学们讲授本学期她所承担的课程。陈丹就住在学生宿舍,上课与楼层后勤工作错峰进行。
“苦不苦?”“累不累?”当笔者问及陈丹这些问题的时候,她总是一脸轻松,“这样的时候,大家都很苦,都很累,我只是抗疫一线老师中普通的一员,咬咬牙就坚持了。”
为了大家,一切辛苦都值得
疫情防控中,陈丹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担当学院的新闻宣传员。“新闻宣传的力量是很大的,它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特别是在这样的时刻,信心很重要。我们就是要通过把大家的感人画面报道出来,增强同学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也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中的每一位老师和工作人员打气。”在陈丹的笔下,法学院9名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行政人员和老师被写进报道,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老师们无畏、坚强、乐观的精神,令人动容。
作为一名母亲,孩子是最大的牵挂。“刚开始想孩子的时候,我就会开视频看看他,但是他看见我就会哭,我也很难受。所以后来就只能在孩子熟睡时看看他,或者在镜头前静止不动把自己“伪装”成照片默默看着他。”说到这里,陈丹的眼眶红了。
“舍小家为大家。共产党员就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贵阳是我家,校园是我家,老师、同学们就是我的家人。为了大家的健康和平安,一切辛苦都值得。”陈丹说。“现在,在全体师生的动力下,我们迎来了有序流动的新篇,我很高兴这份坚持和坚守中有我的努力和付出!”(文字:民大融媒体工作站(筹)吴昌玉 雷浩 图片:民大融媒体工作站(筹)潘德瑞)
陈丹与孩子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