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严峻的斗争,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初心使命和政治素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困难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最能考验人的地方。”“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呼吸科医务工作者,组织有号召,疫情有需要,我就应该冲在前面。”在华北理工大学《战“疫”故事大讲堂(第三部)》中,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该校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喻昌利讲述了自己的抗疫经历。
今年暑期,华北理工大学挖掘教职员工典型抗疫事迹中的思政元素,以身边的榜样力量为切入点,组织曾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教职工和附属医院医务人员担任主讲人,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录制了《战“疫”故事大讲堂(第三部)》,作为该校开展党员干部培训、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工作的重要资料,融入多方力量,构建大思政格局。据悉,2020年以来,该校已录制了三部战“疫”故事大讲堂。
战“疫”故事源动力:初心使命
“扫过码、入过户、消过杀、送过菜、喊过楼、维持过秩序、统筹过物品、讲解过扫描系统”该校医学部教师陶四海把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服务经历,总结了八个“过”,称自己就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去哪里。陶老师曾参加过2003年“非典”流调,多年来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研究,他坚守着“做一点事情,为人民健康服务,让保障惠民生”的初心,疫情袭来之时,他主动请缨,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之中,发挥出统筹管理和规划的专业优势,成为一名专家式志愿者。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在抗疫之中的深刻体会,当我亲历了党领导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伟大壮举,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我深刻感到党的全面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非常自豪。”讲到这,曾经支援武汉的该校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邵东风一脸自豪。“我将一如既往地热爱我的工作,在党和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支援过天津汉沽、石家庄灵寿、唐山路北、唐山传染病院的该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病房护士长郭继芳在讲述抗疫故事之后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85岁的岳母因胆结石酸中毒住院治疗,妻子隔离在家,作为医生的女儿也加入到核酸采集的行列,病人完全托付给护工照顾。”该校附属医院38年工龄的检验人员袁强讲述了他带队赴唐山市核酸检测基地工作时的家庭情况。“作为老师,要立德树人,做学生的榜样;作为党员,要勇于逆行,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该校综合测试分析中心张文丽老师第一时间加入曹妃甸区新城医院核酸检测采集队伍,高质量完成了全员13轮核酸采集任务,曹妃甸新城医院就此向学校发来了表扬信。
战“疫”故事关键词:战斗堡垒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党委研究决定,在支援市定点救治医院成立了一支由该院疫情防控专家、业务骨干组成的临时党支部,该支部被评为唐山市2022年“最美抗疫集体”。该支部23名党员和30余名医务工作人员在检验、护理、院感、影像、标本转运、环境消杀等方面并肩携手,同心战“疫”。
在专家救治组,临时党支部书记喻昌利作为唐山市新冠肺炎呼吸专家救治组组长,带领专家组成员,不分昼夜,废寝忘食,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谋划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在病区,宣传委员黄艳和党员王立民、张盼盼、韩晓庆作为病区业务主任,与戈艳蕾、王晓波、张嘉宾等党员业务骨干并肩作战,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精益求精,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在护理岗位上,组织委员张为佳、党员安艳秋、赵丽娜、刘兢、李丽等业务骨干冲锋在前,耐心引导患者,精心呵护病患;以王玉芳为代表的院感专家、以袁强为代表的检验专家、以陈冬为代表的营养专家、以刘牧为代表的儿科专家,还有环境消杀组、标本转运组青年骨干早出晚归,分秒必争。
完成支援工作的同时,张鹏和史思远等青年队员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初心。“在和申请入党的年轻人谈话过程中,我深受鼓舞,因为他们申请入党的原因是看到了老党员的精神,受到了老党员的感染,他们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张为佳讲到了临时党支部的工作情况。
战“疫”故事感染力:守望相助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孟赵,疫情袭来之时,第一时间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参与了秩序维护、核酸登记、物资运输等工作,获得了中共唐山市路南区友谊街道工作委员会、唐山市路南区友谊街道办事处颁发的荣誉证书。他讲述了小区邻居守望相助的故事。小区内有一个孩子不到三个月的家庭,孩子父亲被隔离在外,母亲和孩子也在居家隔离,吃饭成为这个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此时,一位网名为“简凡”的邻居大姐在微信群里号召邻居们为她们轮流做饭,不出几分钟邻居们就通过微信群接龙的方式排满了一个星期的班。“疫情无情人有情,看着满屏的‘我可以’‘不就是加双筷子么’这样的话语,我的眼睛湿润了。”孟赵深情地讲到。
参加过2003年“非典”救治工作,并两次到唐山市新冠疫情定点救治医院支援的该校附属医院营养科医生陈冬讲述了工作情况,展示了他原创的免疫知识卡通画,并介绍了把关键营养素融入患者食谱的情况。他引用《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论述,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防大于治”的理念,并提出“健康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建议。
该校2021级材料化学3班刘立平表示“战‘疫’故事非常感人,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要从中汲取营养,努力学习,奉献社会。” 该校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陈思扬同学感慨道“医生的责任使命和无疆大爱,是我们新时代医学青年的榜样。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医学新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勇于奉献敢于拼搏,奋斗的青春最闪光!”“讲述生动鲜活,新学期要做好自我防护,积极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夺取常态化疫情防控胜利。”该校研究生学生党员孟宇璇如是说。(通讯员:曹杰 刘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