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京商文脉,深化财贸素养教育,6月10日下午,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发展规划处、学报编辑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团委共同组织“财贸大讲堂”之京商文化讲堂2022年第三场讲座。邀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岳升阳副教授作题为“北京城的由来”的专题讲座。
岳升阳首先分析了北京城起源的地理环境和北京城成为首都的理由。并用丰富的史料和考古挖掘材料系统分析了早期的蓟城、后期的蓟城、金中都、元大都、明初北京、明清北京几个阶段北京城的空间位置、规划布局和城市功能。北京城的形成是几千年来人类活动的结果,在其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汇聚和融合,学术、诗歌、戏曲、艺术等的发展都体现汇聚与辐射的特征。最后,他结合未来北京城的发展规划,指出可通过扩大保护区面积、北京中轴线申遗、开展历史建筑调查、文物建筑腾退、博物馆建设等方式加大对北京城市历史的保护。
此次讲座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来自金融学院的李袁同学说:“岳老师的讲座内容详细,非常吸引人,不仅有丰富历史资料,也有大量岳老师自己的研究。听完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我意犹未尽。从前关于北京城的一些疑惑都在这次讲座中得到了解答,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听到岳老师的讲座。”
来自金融学院的周世英同学说:“岳老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北京城的发展演变离不开古代人民的智慧,也离不开考古学者对于历史文物的探究。岳老师从考古发展、历史演变、历史依据、中心思想、文化思想方面对北京城的由来作了充分阐释。现今保存下来的文物与遗址是来之不易的,不研究古代文化,不保护历史遗产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新的、现代的城市文化。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保护和深究历史文化,共同创造更美的北京。”
来自立信会计学院的山东女孩张俊霞同学说:“之前由于对北京历史了解甚少,潜意识认为北京没有那么多可以挖掘的古物和遗址,通过讲座,让我知道北京城源于蓟城,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附近的董家林村一带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商周文化遗址,还在琉璃河附近发现了燕国墓地车马坑,这为北京城的来源提供了比较有力的依据。”
学校百余名师生在线参加。(作者:王剑 责编: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