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师范学院师生齐聚云端 共上‘冰雪’思政大课_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库管理系统
ȫ���ߵ�ѧУ����
ȫ����У2025�������״�
2024���ҵ��
��ͨ�ߵ�ѧУ����רҵĿ¼  2024��
�۽�������
��ѧ�����ʵ��

阿坝师范学院师生齐聚云端 共上‘冰雪’思政大课

中国高校之窗

2022年4月16日14:00阿坝师范学院组织全校师生齐聚云端,共上‘冰雪’思政大课。直播结束后,师生对“使命在肩,奋斗有我”有了更深的感触。

十四年前,北京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七年前,北京如愿获得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在百余年奥林匹克发展史上,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举办过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今年2月,14亿中国人民再次见证奥运圣火在中华神州沃土上点燃。在疫情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开幕式、闭幕式美轮美奂,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场馆设施、防疫措施还是组织协调,都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运动健儿在运动场尽情发挥、超越自我,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纪录,这些我们都深以为傲。本次“冰雪”奥运带给我们的拼搏、自信、开放、互助、友好是大学生最好的思政课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及时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鲜活的思政素材转化为育人素材,将“体育”和“德育”“美育”相结合,将“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牢牢把握思政课的“课程之大”“时代之大”“实践之大”,上好“冬奥大思政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宣传统战部副部长卜凡

北京冬奥会传递了奥林匹克精神,也展现了中国的繁荣昌盛,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强身健体,勇于拼搏,敢于奋斗的精神! 作为中国新一代青年,我们更应胸怀理想,披荆斩棘,把“小我”融入“大我”,勇担责任,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去建设伟大的祖国。——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邓好

冬奥会的举办不仅仅是让世界了解冰雪运动,更是让世界认识中国。中国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主办方,从微章到场馆,从冬奥标志到吉样物,所有设计无不彰显我国的传统文化。从头到尾我都被震撼着、感动着,每一声惊叹都透着咱中国人的自信、智慧和力量。奥运会是短暂的,但奥运会带给的启示是永恒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永远的。——2018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 李金龙

在辉煌成就的背后,总有无数困难艰辛,七年披星戴月,七年艰苦奋斗,无论是奥运会健儿忘我训练还是全体工作者不分昼夜的筹备,抑或是志愿服务都展现出无私奉献、顽强奋斗的中国精神。让我们发扬冬奥精神,热爱运动,以“积硅步,行万里”的姿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报效社会。——2019级数学与应用专业 张忠秀

“冬奥”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答卷,看到了中国的浪漫。奥运健儿们从拼搏中寻求突破,展现了奋斗者的风采,在竞技体育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一次次奋力拼搏的坚毅身影,展示的是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傲然身姿;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激发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敢于争先的奋斗豪情。——2020级环境设计专业 代红意

中国冰雪健儿参加冬奥会42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筑牢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增强集体意识,发扬团结精神,把个人融入集体、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不负韶华、勇于担当,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2020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雷海宁

冬奥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官上的愉悦,还有精神上的感悟。健儿们奋力拼搏、永不言弃,从这节课中我们受益良多。运动员努力拼搏的精神使我们感受到他们为祖国争光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动力值得大学生带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把自己置身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中去,让自己的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开出美丽花朵。——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 黄鸿财

冰雪思政课以“讲好冬奥故事砥砺奋进力量”为主题,向我们介绍了一群在奥运赛场追逐梦想,奋力拼搏的年轻人。奥运会早已不再单纯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简单集合,而是综合精神激励、文化传承、国家展示、合作交流的大平台。健儿们每一次挑战极限,每一次全力以赴,都让我们感动和震撼。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自信、坚韧、勇敢和拼搏的时代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用知识武装自己,努力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张欢语

通过此次“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全体师生云端学习冬奥故事、发扬奥运精神,让榜样的力量同频共振,共同唱响“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最强音!(编辑:卜凡)

中国高校之窗


阿坝师范学院创办于1978年,所在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大无畏长征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学校原址汶川县威州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迁至成都郫县古城、团结两镇和彭州市“一校三区”异地复课,2011年迁址汶川县水磨镇,201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831人,其中本科生8572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