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王驹研究员应邀做客东北大学“百年东大·红砖讲堂”,以“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关键科学问题及北山地下实验室进展”为题作线上学术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关键科学问题,北山地下实验室的定位和功能,选址、场址评价、工程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现场试验规划以及团队扎根戈壁的故事,报告内容对接东北大学核心课程“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报告会之后,王驹研究员跟参会老师进行讨论,近300名师生参加报告会。
“百年东大·红砖讲堂”(第二期)活动由东北大学主办,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虚拟教研室、辽宁省深部工程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东北大学对外联络与合作处联合承办,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刘造保和王述红两位教授联合主持。蔻享学术平台为活动提供了同步直播。
据悉:“百年东大·红砖讲堂”活动是东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迎接东北大学百年校庆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聚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百年东大·红砖讲堂”聚焦行业发展前沿,直面重大工程问题和“卡脖子”技术,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加强学习研讨的重要阵地和人才培养的重大创新工程。
链接:王驹,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放射性废物处置委员会主席、国际放射性废物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核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创新中心主任、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北山地下实验室总设计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入选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111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获得国防科技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获得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黄汲清奖。2017年获得“钱三强”科技奖。他是我国这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国内外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界享有很高知名度。主持和参加了国家部委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重大项目9项、国际技术合作和交流项目8项,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作者:通讯员 王延邦 编辑:王钰慧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