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双创”小组学生对话风筝哈第五代传人哈歆_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库管理系统
ȫ���ߵ�ѧУ����
ȫ����У2025�������״�
2025���ҵ��
��ͨ�ߵ�ѧУ����רҵĿ¼  2025��
�۽�������
��ѧ�����ʵ��

非遗 |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双创”小组学生对话风筝哈第五代传人哈歆

中国高校之窗

2022年3月24日,为了推进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进度,深入了解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的现状,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城安学院和劳经学院的四名同学杨鹤麟、王晨旭、王紫欣、邓洋与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哈歆老师于线上进行了有关“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意义”的访谈。

这四名学生在学校近期“双创”活动中组成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确立了《刻道风筝-基于北京非遗数字化的美育APP》的参赛项目。

他们希望自己不仅完成一个竞赛项目,更希望通过项目建设为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赋予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一项目得到了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大力支持,于是有了这次线上对话。访谈主要围绕三个问题。

2022041177783.jpg

01哈氏风筝的历史发展

对于哈氏风筝的历史发展,哈歆老师告诉同学们:“我家从事此业已近200年的历史,自清朝末期至今,以家族式制作方式生产、经营,到我这是第五代。祖辈为考武状元进京,后家道中落,为生活所迫做起了风筝的制售生意。”

2022041177784.jpg

02哈氏风筝的制作难点

哈氏风筝制作技艺最困难的地方在哪?对于这个问题,哈歆老师的回答有些令同学们感到意外。他认真地答道:“困难分两个方面,一是技艺学习的困难,一门技艺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学习者是否能够坚持下来。二是生活方面,即便枯燥的训练能坚持,但生活需要经济来源,靠制售风筝在现在的社会难以生存。”

的确,只有解决生存问题,才能更好的地去创新。但是哈歆老师一点也不悲观,他接着说:“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相对浮躁。但是快文化终究会丧失底蕴,随着社会发展慢慢会趋于平稳,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的力度加大,会有更多的人接触并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非遗进校园,更多的年轻人会有机会接触非遗。这是一个过程。”

2022041177785.jpg

03哈氏风筝的传承形式

哈氏风筝制作技艺应该用什么形式传承。对此,哈老师认为,非遗传承需要让更多的人接触,就会有更多的人希望深入了解并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艺的学习、利用技艺中的图案设计一些实用产品都是传承,只是分工不同,一个团队擅长的不同,分工的不同,这样的社会化分工也更有利于非遗产品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非遗的保护,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民族文化,我们自身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设计新的造型和图案以及思考如何与现代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相结合才能使得一门技艺长远地传承下去。”

2022041177786.jpg

▲与北京风筝哈第五代传承人哈歆老师进行线上访谈

在前期的调研中同学们了解到:北京风筝哈风筝制作技艺博采众长,在风筝的骨架结构和绘画艺术上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我国风筝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所以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通过与风筝哈第五代传人哈歆的访谈对话,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在不断进步,一些自动化技术逐渐替代手工使产品更加精美是时代发展使然,但是手工制作技艺里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却正是我们应该去保护、传承和发扬的,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可贵。

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任重道远,肯定不是一个竞赛项目就能完美解决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愿意借助“双创”平台,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中国高校之窗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为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主管部门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于1985年成立,2006年改制更名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其前身是北京市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和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院校,2014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骨干校建设验收并获得“优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