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中国共青团即将迎来100周年华诞。为致敬峥嵘岁月,庆祝建团百年,弘扬建团精神,即日起,贵州民族大学推出“以青春之我”系列报道,生动讲述民大青春学子奋进故事,激励全校共青团员始终高举“五四”火炬,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周亮才 22岁,共青团员,贵州民族大学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软件工程4班学生,贵州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班级团支书。曾荣获贵州民族大学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专项奖学金,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志愿者”、校级“优秀共青团员”、“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等荣誉。近日,周亮才同学入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为他点赞。
周亮才在2022春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中担当志愿者
埋藏着的一粒种子
7岁时因火车碾断双腿失去正常行走能力,但他却靠着义肢走出了充满爱心的“花路”。“我把荆棘当做铺满鲜花的原野,保持勇敢和热情,永不气馁,便没有什么能将我折磨。”周亮才的人生,如他的名字一般蕴涵着一股强大的韧劲和生命力。
对于周亮才来说,他一生都无法忘记2007年的那个初秋。那年,刚满7岁的周亮才随父母外出务工, 当时出租房距离火车站很近,调皮的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火车道边上玩。本该是肆意奔跑玩耍的年纪,却被火车轰隆隆的响声带走了他的双腿。“我从来没有看到像父亲这样的男子汉哭得这么伤心”,他说,但父亲在医院门口大哭的样子永远印在脑海里。辗转多家医院救治才保住了性命,伴随身体噩耗而来的,还有经济上的重担。父亲为了照顾他辞掉工作,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腿骨生长反复的刺痛、对父母的愧疚、别人异样的眼光都让我想过放弃”,他笑着说,“还好,都挺过来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行列里,一位志愿者引起了他的关注:有一个腿上带着假肢的老人,老人身着志愿服,精神矍铄地回答记者的提问,那抹“志愿红”在他灰暗的心里播种了一颗“种子”,本以为无望的人生似乎多了些可能。
漫长的恢复和适应期,周亮才咬牙坚持,从带着义肢慢慢站立到蹒跚学步......每次的进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但也是这些造就了周亮才的坚韧、乐观。
周亮才(右一)在中国社会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中担当志愿者
种子开出“红色的花”
2019年周亮才因腿部原因无法参加新生军训,只能在看台上远远的望着大家。旁边一位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看到了坐在角落里的他,主动和他聊天。这次聊天让心中那枚“种子”破土,也让他和民大的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志愿服务的信念,像一把火苗一样在周亮才心中生生不息。周亮才说:“我在受伤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是他们让我能够坚持下去,现在,我也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这个精神传递下去,能够温暖更多的人。”
2021年周亮才随贵州民族大学威宁草海生态文明·绿色健康志愿服务队赴威宁县三个社区开展“践行生态文明·共建美丽贵州”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白天进行宣讲、进入草海保护区清理垃圾,晚上同小伙伴聚在一起编写新闻稿。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志愿者们筋疲力尽,但是大家的热情却日益高涨。“志愿者的身份真的很奇妙,我不断地去帮助别人,但好像我收获的比别人还要多。”志愿者的身份让周亮才相信阳光会扫开阴霾,穿破云层。
“每次校园活动总能看到他的穿着红色马甲穿梭在校园里,永远让人感受到热情和积极向上的能量。”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小伙伴这样评价周亮才。红色马甲的这一抹红早已深入周亮才的心,滋润灌溉着开出的“红色花朵”。
周亮才积极参加贵州民族大学2021年“贵州生态日”志愿服务省级集中巡河示范活动
红色少年,勇往直前
随着课程越来越繁重,志愿活动与学业变得不易兼顾,当问到他是否想过退出,他回答到:“从荆棘中走出一条路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更有毅力,所以不会轻言放弃。”大三的课程结束后,他就要前往北京中关村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里实习。当问到周亮才的未来规划时,他眼里面充满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对于未来,我希望自己在即将面临的新阶段里谨记心中目标,保持一个年轻人该有的勇敢和热情,永不气馁。“
漫漫旅途,周亮才虽经历坎坷与困境,但他总有奔赴前方的勇气和毅力,在不断地自我超越中创造价值,在苦难的环境中开出“志愿红花”,书写着自立自强、无私奉献的青春画卷。
周亮才与贵州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小伙伴们一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