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大赛是教师们交流和探索课程建设的平台、切磋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擂台,也是展示年轻教师精神风貌和教学成果的舞台。12月23日,广州新华学院第四届教师说课大赛决赛顺利举办,6名教师登上决赛舞台,一展优秀的教学风采,为广州新华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
学校领导、各院系负责人出席本次大赛,师生代表线上观看比赛直播。本次大赛由广州新华学院教务处处长苏宁教授主持,教学督导陈玉川教授作为评委组组长主持赛程。
经过院系推荐、校级初赛、复赛和决赛,护理学院沈怡、药学院魏洁书荣获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莫楠、资源与城乡规划系石莹怡、马克思主义学院宇晴、信息科学学院赵小蕾荣获二等奖;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蔡莉莉、外国语学院高平、健康学院侯珂珂、公共治理学院黄淇梵、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刘琼、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罗家靖、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莫忠、信息科学学院袁讯、音乐系张徵静荣获三等奖(相同获奖级别的教师按姓氏字母排序)。此外,护理学院、药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王庭槐校长代表学校向说课比赛获奖教师及单位表示祝贺,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专家评委、赛事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表示,看到参赛教师激情四溢、引人入胜的说课,感到十分欣慰和感动。近年来,广州新华学院教师通过校级和省级各类教学大赛成长进步迅速。第四届说课大赛的赛事内容和水平较往年也有显著提高,评委点评指导又较于往年更具有高阶性、创新性,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王庭槐指出,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说课大赛在广州新华学院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群体示范引领作用。在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过程中,广州新华教师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勠力同心、砥砺前行,这也是对“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最好诠释。教育是一种情怀,是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希望老师们都能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情怀去教书育人,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宇晴老师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阐述了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突出重点,难点的确立及解决方法。她推崇课内知识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并根据学院的教学大纲梳理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主动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中升华、在内训中完善、在自律中养成,在实践中锤炼意识形态方面的认知和信仰。
马克思主义学院莫楠老师以学生面对国内热门电影产生不同价值取向的背景出发,强调“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因此在教材内容从教学的转化的过程中,课程尝试在教学目标上做全程突破,以及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榜样激励法等,去引导学生掌握理论学习法、案例研讨法以及亲历体验法,去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政治认同感。
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石莹怡老师表示,《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一门专业限选课,一共有3学分,共计72学时。在专业建设中,课程建构了双链一环的课程群体系,其中双链是指连锁嵌套的人文地理学理论课程群,以及城乡规划设计课程群。同时,该课程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的认知规律,教学特色又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另一方面由老师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药学院魏洁书老师通过从课程定位、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框架结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面进行课程讲述。她指出,该课程的总体人才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思想品格优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课程认真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初步形成对中医药文化职业价值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中医药学科的科研理念和勇于探索新知识新进展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细心严谨、团结协作、诚实守信、服务人民的职业道德素养。
信息科学学院赵小蕾老师通过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考核和课程特色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程序设计Ⅰ》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她表示,该课程是自建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具有丰富的题库和课程资源,目前已在超星平台和智慧树平台上线,授课时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突出了知识核心模块。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授课以学生为中心”,护理学院沈怡老师详细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和体验式教学法。例如,健康评估课程的技能考核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单向操作考试,还有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考试模式,确保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能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并且在情境中穿插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中又融入职业情感。
本次大赛配备了专业评委阵容,特邀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万丽红教授、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刘苍劲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姚屏教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沈静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自动化系主任漆海霞副教授,广州新华学院教学督导组陈玉川教授、潘敬运教授、罗蔚茵教授、龙冬阳教授共同担任本次大赛评委。
此次比赛的评委均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资深督导,采取现场评委提问与赛者答辩相结合的一问一答方式。这有利于青年教师更加多维度地发现问题,助力教师成长。
各位专家评委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精彩点评。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刘苍劲教授表示,说课大赛的成功举办意味着广州新华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建设。他认为,上好思政课要从三个要点发力:一是要“脱稿”,合理地运用PPT,这一个优秀的思政课老师的最成功的优点;第二是要“站住脚”,在课堂上举的案例时一定要有典型性,且一定要有说服力;第三是要融入感情,把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甚至对学生的关爱讲出来才会有意义,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加落实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沈静副教授高度评价了参赛老师课堂表现。她表示,广州新华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相互融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实践互融互通,在对学生能力引导提升方面卓有成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推广这种模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姚屏教授就参赛选手的教案进行点评指导。她表示,可以将“学情分析”这一板块做得更详细,从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生理、心理等特点进行分析,会有良好教学情况的预期,教学设计也会更加地精准。同时,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更能突出老师的高阶性以及创新性,希望广州新华学院的教师们再接再厉,在下一届说课大赛中带来更好的展示。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漆海霞副教授对参赛选手们的表现称赞有加,对创新思政教学理念、升级课堂设计、优化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提出探讨。她表示,从这三点思考去再打磨课程策划和教学设计,力争说课更有针对性,促进课程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万丽红教授针对这次说课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教案书写要注重表达的规范性、科学准确性,后续还要把教案逐字逐句地研读,认真修改;二是选择案例要择优贴切;三是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适宜性,根据教学目标,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广州新华学院教学督导罗蔚茵教授表示,本次比赛采用了现场直播的方式,是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创新措施,每组比赛课程都有很多亮点。她提出,本次比赛在挑战性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熟练使用PPT不是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她还谈到,不仅要以赛促教,更要以教促赛,要在“促”的方面做得更深一点,不辜负领导的重视以及参赛老师付出的心血。
广州新华学院教学督导潘敬运教授充分肯定了参加本届教师说课大赛决赛教师的出色表现。他表示,通过比赛来促进教学是比赛的最终目的,首先要做好课程的定位,课程定位主要根据培养目标界定,有了明确的定位才能够坚定这门课程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够进一步对课程有效设计。
广州新华学院教学督导陈玉川教授点评道,观摩本届说课大赛决赛,可以直观地感觉到参赛选手们认真地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以及教师水平,体现了新一代新华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书育人担当,代表了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说课大赛的内涵转变紧跟时代步伐,激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助力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建“金专”、建“金课”,推进“四史教育”融入课堂,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提升广州新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文/肖欣婷 庞辛琳 图/黄要武 郭芷呈 刘微 责编 刘赟 编辑 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