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驻守在核酸检测筛查一线的“哨兵”_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库管理系统
ȫ���ߵ�ѧУ����
ȫ����У2025�������״�
2024���ҵ��
��ͨ�ߵ�ѧУ����רҵĿ¼  2025��
�۽�������
��ѧ�����ʵ��

大连医科大学:驻守在核酸检测筛查一线的“哨兵”

中国高校之窗

自11月4日大连庄河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团队作为城市检测基地再次担负起大连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工作。

任务来的艰巨而紧急,按照医院的统一部署,检验科主任李玉中立即落实相关要求,统筹协调人员安排,科室员工纷纷请战到核酸检测最前线。

20211123063.jpg

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但所有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克服了一切困难,立即进入防控一线岗位,钻石湾院区的检验同事也加入到团队中来。作为PCR实验室负责人,任峰自此次疫情开始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在这场考验中,我们检验人勇往直前,充当检验哨兵,希望用我们的坚守和汗水为疫情的胜利添砖加瓦。”目前,检测团队增加至79人,分别组成4个班次,采取24小时轮组上岗不停机的满负荷检测办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员和设备迅速进行核酸检测,为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

标本量激增不仅仅给核酸检测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分拣标本人员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检测的速度和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中心、病理科派出队员,协助完成标本前分拣等处理工作,极大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

每一份报告的背后都记录着检验人员不分昼夜的辛苦付出。每一份样本的处理和提取,都是与病毒的短兵相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容不得半点失误。在严格进行三级防护的状态下,检验人员克服了工作时间长、闷热、缺氧、视线模糊以及双层手套给检验操作带来的不便等困难,对每一份样本处理均按照规范操作,认真做到“三查七对”,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对检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把关,每个班组配备质控,保证每一份检测结果准确无误。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附属二院这支实验室里的幕后“哨兵”正默默坚守在幕后,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不断刷新着核酸检测速度,为大连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中国高校之窗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1949年并入大连大学,称大连大学医学院。1950年撤销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医学院独立。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1978年在大连市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1994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搬迁至大连市旅顺口区新校园。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