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期,广东白云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采用“多地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近800余名同学围绕党史学习、乡村振兴、社区服务、支教筑梦等方面开启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初心和使命。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院在暑期开始便筹备组织党史学习实践小分队,开展实地打卡红色地标“沉浸式”参观学习实践活动。蔡紫怡等实践团成员分别走进惠州叶挺纪念馆、广东省博物馆、南昌起义纪念馆(汕头)、广州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景点,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参观学习,感受建党100周年广东红色革命文化洗礼,深刻理解了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的建党精神。结合学习体会,团队成员还制作了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宣传作品,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宣讲宣传中深刻感悟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领悟中国精神、彰显中国自信,把红色基因渗入血脉、融入灵魂、化为行动。
视频中,同学们表示叶挺将军的革命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贞不渝,艰苦奋斗和一心为国的崇高品德;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条必由之路让我们感受到当下脚踏实地的幸福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铺设出来的;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满腔的革命情怀;广州起义的爆发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为了实现革命理想锐意进取、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依托家乡红色资源,陈坤洋、郑紫君等同学还分别参观了四川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江西吉安市竹江乡人民政府旧址及党建文化馆等地,多维度重温恢弘的革命历史,不仅深刻认识了革命精神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也使广大青年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革命精神的传承。同学们纷纷表示,正是这种革命精神、姿态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好党史、铭记历史,不断从学习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继续将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讲好中国故事,以勇于担当作为、奋力拼搏争先的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发挥专业特长,助力家乡发展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我院学子返回家乡,秉承着“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宗旨,知行结合、实学实干,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企业实践、环境治理、文化宣传等活动形式,用专业知识技能服务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郑凌峰、陈世益等同学加入到当地防疫志愿服务队伍,前往疫苗接种医院协助现场接种工作,查验群众粤康码和维持秩序,有序安排群众入场,发放知情同意书、讲解相关接种情况及帮助长者填写相关表单,获得前来接种群众的一致肯定;江泳淇同学加入佛山市禅城区的张槎下朗志愿服务队,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对长期堆积的垃圾废品进行清理整洁,为家乡的环境整治贡献力量,助力打造美丽、宜人的乡村。余冬梅、梁淑桢、丘茜婷等同学深入社区,通过爱心体检理疗、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入户随访独居老人等活动为长者提供服务以及各种娱乐活动,助力建设幸福和谐社区。
勠力同心筑梦,引领梦想启航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社会实践活动,我院大学生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等基层一线,通过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义务支教、暑期托管等形式,利用暑假时间集中为孩子们提供亲情陪伴、学业辅导、自护教育和素质拓展等志愿服务,不断传递爱与温暖,传递向上向善力量。
周李婵同学跟随广州市番禺区星爱共同成长公益服务中心,前往肇庆市怀集县梁村镇石矮教学点和冷坑镇水口希望小学,以深度服务104名留守儿童为目标的共同成长项目之不倒翁成长营,与支教团队对每一位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以了解家庭情况开展具体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抗逆力课程,包括挫折教育、性教育课程、民族舞蹈课程以及赠送亲子交流电子儿童手表等,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心理课,疏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增强了儿童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何家莉、施惠济、詹涂幸子等同学也分别在家乡在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义教课堂和精心设计的小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依据学生爱好开展各类兴趣小组,培养孩子们自主、自立、自强的品质,促进他们成为爱好广泛、学有特长并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暑假生活,向孩子们展示不同于书本上丰富多彩的世界,用实际行动落实在每一次支教活动中,成为贡献青春力量的有为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此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我院学子注重与党史学习教育和当地实际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聚焦时代热点,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在社会实践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家乡发展。今后,社管学子也将牢记青年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途上,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实践中散发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光和热。(图文/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原慧丽、袁凯维 值班编辑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