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忘初心使命的老党员,一个世纪的岁月,79年党龄,念党情、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贯穿他的一生,历经风雨和考验,始终秉持绝对的忠诚、无私的情怀和不忘初心的执著。
一位永葆本色的老战士,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南征北战,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无论戎马生涯,还是和平岁月,一生正气,坚韧不拔,始终不改军人本色,永葆斗争精神。
一位满腔家国情怀的百岁老人,战火纷飞年代从家乡走出来,闯南走北,离休后在南宁颐养天年,至今深情眷恋山东故土和父老乡亲,勤俭节约一辈子,倾其所有扶困助学,常年累月用纯朴、真挚的实际行动默默回报桑梓。
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什么是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
李清照,这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离休干部,79年党龄的百岁老党员、老战士,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国为民无怨无悔,用一辈子践行着对党的誓言,用一辈子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本色,用一生的战斗、工作与奋斗经历给出了答案。
从好奇到由衷的感佩,越是走进老人平淡的生活,越能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强烈的炽热。一页页泛黄的档案,记载着老战士一段段淡泊名利、无悔奉献的过往;一幕幕深情的回忆,讲述着老党员一个个坚守初心、永葆本色的故事。
从贫苦孩子到革命战士 南征北战 一往无前
1920年11月,李清照出生在山东省平原县王庙公社前李庄大队,出身贫农,家里6口人,主要靠耕种自家土地、给地主当长工或打短工维持生活。
1939年,中华大地抗日烽火连天,党领导人民军队浴血奋战、救国救民。与全国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这一年3月,19岁的李清照在山东高唐县参加八路军,成为冀南军区七旅二十团二营的一名战士,开始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参加革命的第二年7月,在山东朝城安岩村,20岁的李清照在七旅二十团六连周文玉、郭玉星同志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8月转为正式党员。革命战争时期,选择当一名共产党员,意味着带头冲锋和牺牲。自入党那一刻起,党旗下的誓言成为李清照终生践行的坚定信念,一辈子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本色,对党忠诚,听党指挥,贯穿这位老党员的一生。
1940年12月,李清照在对日作战时右腿中弹负伤(小腿贯通),进入中央纵队卫生处养伤。伤愈归队,1941年8月,在鲁西三分区炸药厂当学徒。1941年10月起,在冀南军区七旅卫生处,先后任班长、副排长。1942年9月,在冀南军区七旅二十团任书记。1943年3月,在冀南军区七旅第一卫生队,任副队长兼管理排长,7月,任冀南军区冀县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同年9月,在冀南军区冀县大队任侦察参谋兼情报队长。1945年3月,在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参训队学习。
解放战争期间,李清照随人民军队转战南北, 在刘伯承麾下,千里挺进大别山,作为二野一名一线指挥员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枪林弹雨中历经腥风血雨的洗礼。1946年10月,在冀鲁豫军区八分区干一团任侦察参谋,11月,在冀南军区教导队学习。1947年1月,任十纵三十旅八十九团副营长。1948年起,先后在桐柏二分区泌阳指挥部任总支书、副参谋长、参谋长。1949年4月,任河南泌阳县大队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李清照任河南暂编八团参谋长,随部队赴朝参战。1952年从部队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南京,陈赓首任校长,后宋时伦接任),毕业后分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时任院长刘伯承),先后在军事学院的军事训练部教研室和司令部教研室任教员,为来自全军军级以上学员授课。
戎马生涯大半生,枪林弹雨百战多。李清照先后参加过讨匪军石友孙连成战役、雷郑庄八里铺战斗、高唐战役、崔桥战斗、泌阳自寺战斗、马谷田战斗等大小战役,因战负伤三次,右腿被子弹贯穿,造成三等伤残,至今仍留有弹痕。1955年5月,李清照在解放军首次授衔中被授予少校军衔,获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 1963年定为中校,1965年定为行政13级。2005年和2015年,李清照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201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0多年的军旅生涯,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军队,李清照红色基因已经深深驻扎在心灵深处,难以割舍的军人情结伴随他一辈子。学校有30多位复退转业军人,往年每逢“八一”、新春佳节,学校组织老兵们聚一聚、聊一聊。李清照格外高兴,每次积极参加,住院疗养之后不例外,由他儿子从医院接出来,和大家欢聚之后,再送回医院。李清照专门嘱咐学校双拥办、离退处的同志,举办老兵聚会的活动,一定要通知他,他要参加。在聚会上,高兴之余,李老往往也破例举杯相敬,喝上几口,发发感言。“很多一起参加革命、并肩作战的战士,都已经不在了。今天的日子,是他们用牺牲和奉献换来的,我要替他们好好过下去”。倔强的李老流下了热泪,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从普通党员到领导干部 始终坚守初心 敢于担当
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来,从穷苦孩子进步为革命青年,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党员干部,亲身经历了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从贫穷苦难走向崛起强盛,李清照始终不忘初心、对党忠诚,以赤胆忠心践行着爱党信党跟党走的铮铮誓言。“党指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干到哪里。”
1965年,李清照以对党的一腔热忱,响应组织号召,支持地方建设,脱下戎装,包好勋章,锁在皮箱里,封存了这段戎马倥偬的岁月。根据组织安排,李清照从喧嚣大城市的军事学院转业到广州海运局,被直接派往海运局当时辖下的、还比较偏僻的广西北海港务局,任书记兼局长。1970年,调派到广西交通学校,任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在艰难的环境下,排除冲击干扰,带领教职员工不屈不挠,恢复正常办学,推进学校一波三折向前发展。
结束动乱特别是1978年之后,随着经济逐步复苏,交通大发展,下放到各地的老师陆续调回来,李清照和班子担起使命,带领教职工星夜兼程,学校迎来较快发展,1980年,广西交通学校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当时全区有7所),同时成为全国交通系统9所重点中专,担负起“出人才、出经验”的双重任务。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李清照退出领导岗位,由广西交通厅任命为学校顾问(当时中央建立顾委制度)。1986年,由广西区党委组织部批准离休。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学校发展关键阶段,所作出的探索与贡献,产生的影响是长期、重要的,他执着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以奋斗姿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担负起了所处时代的历史使命。
“李清照有个好记性,刚到校没几天就把学校老师们的名字记全了,每次见面,他总是远远就大声和我们打招呼,直呼其名”,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到校工作的离退处黄绥长老同志说起李老,至今啧啧称奇。而他所不知,李清照时常挂在嘴边的是,当领导干部的,就要时时刻刻把员工放在心上,这是基本功。
在原副院长覃胜的讲述中,李清照老书记给他最深的印象,是敢于担当、作风正派、坚持原则。“文革”结束之后一直到他离休这个时期,他忠实执行党的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处理各类历史遗留问题,为学校正常发展清除障碍、奠定基础,逐步进入正常化建设和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