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实施,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优质高等专科学校的重要一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五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项事业发展均迈上了新的台阶。近日,学院党代会即将召开,为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学院官方微信开设“奋进能院”专题栏目,回眸发展路,奋进新时代,集中展示五年来学院上下同心协力,抢抓机遇,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激发全院师生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正能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谱写新时代能院共同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学院自1999年试办高职招生、2000年改制为普通高职院校正式招生以来,迄今为止已连续招生21年、总招生人数达到了近4万人;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毕业生18届共3万余人,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
近五年来,学院在招生宣传、对接企业、交流合作、职教集团和中高职联盟建设方面精准发力,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同频共振,为学院规模建设和科学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招生规模稳步增加 生源质量显著提升
近年来,学院形成了高职单独招生考试录取、普通高考录取、企业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录取、招工招生一体化的多渠道招生录取方式,分别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招生。近两年招生人数稳定在2200人以上,录取率达90%以上,招生数量稳中有增;2019年录取河北省文理科考生一志愿提档线均超过省控提档线100分,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招生录取人数与生源质量的“双提升”。
学院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创新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先后与唐山建工中专、迁安职教中心、迁西职教中心等8所中职学校实现了中高职“3+2”分段培养,目前通过中高职“3+2”分段培养的毕业生已达近3000人,促进了学院与各中职院校在专业对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教学改革、师资共享等关键环节的有机统一,为中职院校的招生和办学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为学院保证了后续生源,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相互沟通的立交桥。
——招生宣传力求精准 线上线下协调联动
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精心谋划下,在总结历年招生宣传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各部门、系部协调联动,设计并实施了一套招生宣传工作“组合拳”,使招生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招生信息全覆盖。为保证招生信息宣传到位,开通热线咨询电话、内外网、微信公众号、QQ及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育人环境、优质校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亮点,热情为考生答疑解惑,提供服务,受到考生及家长的好评,为稳步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单招宣传求精准。为进一步提高单招生源质量,与省考试院和牵头院校密切合作,连续四年被指定为单招统考考试三类(装备制造类)和对口机械类唐秦地区考生考点,在单招考试期间组织各系部深入省内多个单招考点开展专业宣传。此外,在每年1-3月份,组织招生宣传人员深入到近300所中学和中职学校开展招生精准宣传,与考生面对面咨询答疑,加深考生对学院的了解,吸引优质生源报考。
二是单招宣传求精准。为进一步提高单招生源质量,与省考试院和牵头院校密切合作,连续四年被指定为单招统考考试三类(装备制造类)和对口机械类唐秦地区考生考点,在单招考试期间组织各系部深入省内多个单招考点开展专业宣传。此外,在每年1-3月份,组织招生宣传人员深入到近300所中学和中职学校开展招生精准宣传,与考生面对面咨询答疑,加深考生对学院的了解,吸引优质生源报考。
四是报到前期勤回访。根据单招和高招各批次考生录取情况,招生宣传人员积极开展“后招生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对已经被学院录取的考生进行回访和动员,耐心、细致解答考生来校报到相关程序和要求,为考生和考生家长提供了便捷、温馨的服务。
——夯实就业工作基础 对接行业知名企业
为了顺应国家就业政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学院强化顶层设计,统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各系部正职为成员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各部门、各系部职责明确、岗位职责清晰,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保障了学院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院不断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力度,形成了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就业工作队伍。为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将学生活动中心作为校园招聘会、校园宣讲、就业洽谈、招聘面试使用的专用场地;各系部都配有专门用于招聘宣讲、洽谈的专用教室并有专人负责,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场地保障。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列入到学院年度财务预算,经费到位,保障有力。
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开滦、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多方到企业和社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按照“重点专业与知名企业、相关专业与对口企业相对接”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内外联动,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每年在校内举办40场次各类校园招聘会,参加招聘的企业累计达到近200家;与唐山市人才市场合作,每年组织2场次唐山市人才市场针对学院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组织开滦集团、中国黄金集团、海尔公司、海信公司、中原油田、首钢股份、首钢京西焦化、大众汽车、中信国安、京东方、曹妃甸港口集团、河北纵横钢铁集团、三友集团、远大住工等知名企业来校招聘,不断开拓优质就业市场。
近三年,学院与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海尔集团、北京万科物业有限公司、河北华网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唐山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泰科技有限公司、中标华安、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新迈尔科技公司、苏宁电器、天津oppo公司等1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和后订单式培养协议,每届订单人数达到780人。学院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相互合作,利用校企的资源优势,多维度实施了订单式培养。目前学院与100多家企业开展了顶岗实习合作,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针对企业需要的专门型人才,提前将企业相关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前植入到校内课程中,保证了企业能够接收到技专合一的毕业生,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逐步实现学院重点专业与知名企业、相关专业与对口企业对接工作的力度,全面推进、重点培植,携手重点行业、知名企业共塑学生就业价值观,鼓励毕业生准确定位、理性择业,促进重点行业企业单位人才需求结构和学校人才培养布局协同发展,从而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开滦日报头版对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报道。
——就业质量节节攀升 涌现众多杰出人才
五年来,学院毕业生到国有和民营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明显增加,毕业生薪资水平大幅提高。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2019届毕业生人数为2347人,一次签约率达到82.14%,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43%。
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近五年毕业生走上企业中层管理岗位500余人,高级管理岗位110余人,成为企业技术骨干2000多人,成为行业技术专家200多人。其中荣获河北省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的1人、获得国家专利的2人、担任市级人大代表的1人、荣获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的1人、荣获各级先进称号的68人。
——坚持开放办学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7年以来,学院先后与加拿大希尔克学院、马来西亚世纪大学、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书,加入了省教育厅主导的韩国根基产业项目中韩合作校际联盟,与韩国朝鲜大学签订了学生交流项目协议书。目前已有一名学生正式升入韩国朝鲜大学进入本科阶段学习、两名学生已在韩国朝鲜大学语言学院学习韩语、一名学生已报名该项目,构建起了贯穿培养、深造、就业全过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学院将进一步与韩国朝鲜大学密切沟通与合作,在师资互访、课程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引入国际化课程体系等方面与韩国朝鲜大学实质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与此同时,学院将围绕省级优质校建设安排部署,坚持统筹结合,积极拓宽渠道,形成整体效应,不断提高学院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牵头集团联盟 实现校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2007年9月,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学院为牵头单位组建了河北省煤炭职业教育集团,成为首批12个省级职教集团之一。2015年11月更名为河北省能源职业教育集团、2018年6月备案申请更名为河北省新能源职业教育集团,服务面向的行业、产业及产业链定位为矿业、能源和新能源产业。
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建设成为“运行机制有创新,资源共享有成效,合作育人有特色,合作项目有影响”的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了全省矿业、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集团在河北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河北省国资委的支持下,形成了“117”组织管理架构,修订完善了集团章程和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了机构运行效能和经费保障,促进了信息交流,推进了考核激励机制。2014年至2017年成功举办两届河北省国资委系统技能人才职业大赛、承办了职业教育研讨会暨“校企协同创新”推进工作会和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驱动与博士后工作站经验交流高级研修班;承办了第十三届煤炭职业教育校长论坛。建立起了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四位一体”的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行业企业育人成效显著。
集团瞄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满足传统能源产业升级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煤矿传统专业人才补充需要,选择煤矿开采技术等四个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6年至2019年连续四年从开滦和冀中能源集团招生,人数达到了533人,推进了招生招工相统一、做到上课与上岗相统一;实现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先进技术和教学内容,企业技能大师(师傅)和教师,生产和实训的“四融合”;实现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教师科研能力、企业生产效益、学院办学质量的“四提升”。师资配备上实行“双导师”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
学院作为牵头单位与集团内5所中职院校实现了中高职分段培养,招生专业涉及到14个国家级重点和示范性中职学校的骨干和特色专业。集团内3所高职院校与集团内16所中职院校建立了“3+3”对口升学合作关系,开设的专业与中职院校升学专业匹配度较高,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校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得以统筹规划和有效利用,构建了中高职纵向贯通通道,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相互沟通的立交桥,实现了集团内院校积极参与、统筹资源一体化办学的格局。集团依托企业大师工作室、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优质资源为企业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100余项;充分利用集团内优质培训资源,面向职工积极开展了岗前岗位培训、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年培训量达到57905人日,其他社会培训量达到了2225人日;成人学历继续教育近五年毕业生达到4025人。
为落实唐山市委市政府打造教育事业发展高地的决策部署,创新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2019年3月学院被唐山市确定为三个中高职院校联盟之一的牵头院校,联盟成员包括唐山地区9所中高职院校。中高职院校联盟的成立,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拓展社会服务能力搭建了新的平台,为联盟内中高职院校在进一步提升服务唐山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唐山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院将整合优质资源,确保联盟建设实现高起步,创新体制机制使联盟运转高效有序,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联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深化校校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唐山市打造教育事业发展新高地的征程中担负起新使命、发挥好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