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本科教育大会,本科教育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陈宝生部长在会上强调,高校要以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今年4月9日,教育部以“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发起“中国慕课大会”,会上教育部吴岩司长发出《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总结中国慕课建设的重要经验为“质量为王、公平为要、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并提出慕课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可以提供给世界各国借鉴和分享。
紧接着,4月29日,教育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面向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
6月15至16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下简称“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系列政策和文件精神,联合广东省生理学会主办、广州市至高恒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慕课建设与应用培训”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校区成功举办。
此次培训本着贯彻落实“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国慕课大会”精神,积极投身“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双万计划”、“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教改事业,为打造在线开放“金课”培育一支走在教改前沿的生力军,来助力高等教育早日实现“变轨超车”的办会初衷,受到了广东省乃至全国本科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嘉应学院医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等省内高校共90余人参会交流与学习。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生理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教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雄编审、总经理助理李学菊副编审、医学编辑宋鑫鑫,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省普通本科应用型高校教务处长联盟理事长王益玲教授,中山大学教务管理处王淑珍副处长,中山大学吕明华老师、黄海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苏宁教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与网络管理处处长李伟林副教授、广州市至高恒进科技有限公司李坚进总经理等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开幕式上,王庭槐教授、石雄总经理为大会致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务处尹小川处长主持开幕式和15日上午的专题报告环节;15日下午的主题分享环节由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与网络管理处李伟林处长主持。
王庭槐:找准定位、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为“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贡献智慧与力量
尹小川处长代表王庭槐校长致开幕辞。他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教育部系列政策的部署与实施,各大高校在“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双万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系列教育强国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已被确立,如何担当起主体责任,打造出一批在线开放“金课”,即:慕课中的精品课程,为“双万计划”贡献出我们每一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建金专”首先要“建金课”,“建金课”首先要“建金师”,这也是我们举办此次培训的初衷所在。培育一批懂“慕课”、有能力建出“金慕课”的“金师”。
王庭槐说,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我们应将自身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紧密相连,以新时代新政策新要求为指引,贯彻落实当前教育部重点推进的系列教改方略。一方面脚踏实地,对标对表政策新要求和建设新指标,在中大新华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和成果基础上,首先培育出一批懂“慕课”、能建“金课”的骨干教师,用这些骨干教师打造出一批校本“金课”,用校本“金课”奠基出一批适切中大新华校情的“金专”,用“金专”培育出一批批能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教育强国”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国家战略。另一方面踮起脚尖,心怀梦想,以更高标准来引领自身发展,即:要许上等愿才能结中等缘。中大新华虽不是“双一流”高校,但“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中大新华要在教育部实施振兴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战略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力争走出民办教育“变轨超车”的特色路。中大新华十分重视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早在2013年11月,就致力于校本“慕课荟萃”平台建设,发展至今已开设400多门网络课程,已有86020人次在此平台学习并获得学分,也因中大新华在慕课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坚持与努力,在2015年被授予国内独立学院首个“中国医学数字教育项目示范基地”。
王庭槐代表本次培训的主办方衷心感谢给予支持的单位和参会的领导嘉宾,特别是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雄编审、总经理助理李学菊副编审及其团队远道而来所给予的现场指导与鼎力支持,并对人卫社多年来在中国医学数字教材、慕课平台建设、医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以及推进校社合作研发医学教育“金课”出版、共育新时代医学人才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达了感佩之情。最后,共同祝愿我国慕课建设与发展事业乘着中国教育现代化改革与发展的东风迈上新的台阶。
石雄:大力推进医学教育慕课的“建、用、学、管”,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雄编审从国家战略的推进、教育部提出的最新要求两个背景展示了“中大新华慕课建设与应用培训会”的特殊意义。
他表示,慕课作为信息技术时代下产生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新学习方式,是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探索,也是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新的推动力。
面对如何把教育从传统的面授方式转化为线上线下相融合方式的问题,石雄表示,当前正处于适应阶段,要积极探索行业规律,“应变求变”;充分发挥“智慧教育”、“智能化教育”以及“英才式教育”的作用,多形式地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服务。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仍需要大力推进医学教育慕课的“建、用、学、管”,以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轨超车”。
以“慕课建设与应用”促教改 共同打造新时代“金课”
打造新时代“金课”,应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在慕课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亦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抓好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建设,开辟“智能 教育”新途径。
本次“慕课建设与应用培训”根据建设五大“金课”目标——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采用在线课程建设前沿理论的学术报告、慕课制作培训课程实操讲解、教师实操与拍摄演练三者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精心设置了5场专题报告作理念指导、5场主题分享提供实践经验、1堂慕课现场拍摄课为教师搭建实操演练平台,环环相扣,从理念到实践、从线上到线下系统地为“金慕课”建设与应用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慕课制作能力。
5场专题报告为打造“金慕课”作理念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