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可能有的人喜欢用概念性设计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但是我更想要基于现实情况,做出一些真正能影响人们生活的产品。”
西交利物浦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生邹洋是这么总结他的设计理念的。
他和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大四学生金延浩、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大四学生汪晓城一起,设计制作了一款适用于老年中风患者的复健训练仪。
三位同学所在院系共同属于工业科技学科群(Industrial Technology Cluster),凭借这个经典的专业搭配组合,他们还在“众智未来” 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中获得了“普颂德科创新奖”。
团队的指导老师、工业设计系的孙捷博士表示:“比起其他奖项,这个由公司颁发的企业奖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商业前景。”
“这个成绩属于我们整个Cluster,三个专业的学生一起合作努力才能最终获奖。”孙老师说。
邹洋团队设计的产品叫“互动式上肢训练仪”,可以锻炼手指、手腕和胳膊三个部位。这个产品的最初设计理念来源于邹洋的毕业论文。他的导师孙捷博士指出,在未来,复健器材的产品设计会越来越重要。为了了解当前复健器材的使用情况和患者需求,孙老师和邹洋走访了苏州的各大医院,实地考察当前患者使用的器材情况。
邹洋说:“我在观察的时候发现,现有的器材大多功能单一、设计简陋,老年患者在使用的时候态度比较消极,经常需要复健师督促才能完成锻炼。还有的设备体积庞大,不适合患者在家使用。”
所以他设计的复健器材主要专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趣,为了增强老年患者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我加了很多人机交互的功能;二是便携,这样患者在家也可以锻炼,而且产品的成本低。”
但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时候,苦于自己编程技术和硬件制作所限,最终产品并没有达到邹洋的理想状态。于是孙老师建议把学科群内其他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融入进来,“因为我们工业设计更注重的是功能、外形等方面的设计,其他的,比如编程就不太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