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端实验器材的增多、实验方法的提升,高校实验员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谓事业有成,标准很多,理学院实验员胡广兴,却用行动给出了最为质朴的答案:敬业和热爱。胡广兴,利用休息时间动手制作、调试、维护几百台符合东北大学学生专业需要的实验器材,为学校节省大量资金,对学生的需求尽一切力量满足,在几十年如一日地“围着实验室转”的岁月中,“老胡”说自己在这里获得了太多的“小幸福”。
实验室里就有令他沉醉的“诗和远方”
“要想做好数据,除了要有好的方法,一定要有好的仪器状态,摸透仪器的‘脾气’特别重要。看,这电池和电阻,是不是很精致?是我自己制作的。”拿出两块小小的、白色的标准电池和待测电阻,胡广兴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就像在抚摸着自己的孩子,珍爱之情溢于言表。
胡广兴,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实验员的岗位上。提起“老胡”,理学院的师生们赞叹不已。30多年来,老胡就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地扑在实验室的一线,凡事全力以赴、凡事任劳任怨。
实验室,决定着论文和课题中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胡广兴所在的大学物理实验室,有大量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后要调试、保养,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要由他亲自讲解。
前些年,物理实验室设施陈旧,实验仪器老化,器材不够,胡广兴就带领实验员们利用休息时间维修和自制器材,确保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正常开课。近几年,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对大学物理实验室进行了多次改造,胡广兴在这个过程中“大显身手”,拿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经常自己制作、开发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成为“玩转”实验室各种装备的全能型“特种兵”。
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胡广兴总是利用休息日或下课后的晚上加班,但他从没怨言、也从未提过报酬。在他身体力行的带动下,实验室的全体人员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建设中。
“2016年,实验室开示波器实验课,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所有的待测信号需要自制并装配完成。由于开课时间紧迫,为顺利完成课前实验测试,胡老师在实验室干了整整一天一夜,才完成所有待测信号装置的装配工作。”理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室朱盼盼老师说。
提起这件事,实验室主任王旗颇有感慨:“胡老师怕我们不让他加班,到了下班的时间对我们说,他收拾收拾就走,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发现上百台示波器已经全部调试好,这才知道他在实验室熬了个通宵!”
老胡对学生有着父亲般的关爱,只要有学生找到他,他从不怕麻烦,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一次我做一个创新性实验,需要一些材料,实验室没有,我就退而求其次,找东西替代。但是胡老师说,一定要找到需要的那种材料!他拿着整栋楼的钥匙,带着我从建筑学馆一楼的房间开始,一间挨着一间找。有的屋子常年作为仓库,灰尘满地,他不嫌脏,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帮我找到了需要的材料。”老胡的“执着”,给理学院物理系的刘斌同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王园园同学看来,胡老师总是在实验课上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做创新实验时,我提出想法,想让胡老师给我些建议。但是开始时他只是鼓励我去做,尽可能提供方便。在我将想法逐步变为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他不加干涉、不限制我的思维,让我自己摸索探究、自己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结论或者遇到困难时,他才会讲他的一些想法,来指导我。”王园园说。
“胡老师总是把实验室打理得井然有序,需要找的实验材料他总是能够第一个找到,从不会耽误我们的实验进程。我们去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由于有课需要晚上去做实验,无论多晚,他都会在实验室陪着我们一起,有不懂的地方耐心为我们解答,放假之后老师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实验室指导、规范我们的操作,时刻提醒我们注意实验安全。”物理系大三的学生蔡虹告诉记者,通过各种细微点滴之处,胡老师经常叮嘱同学们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囫囵吞枣、马马虎虎,对于实验要有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位于建筑学馆一楼的一间实验室,胡广兴老师向记者展示了一台他带领学生自制的电位差计琴,这台由好多根电线和一块木板自制成的琴能弹奏出如古筝般悠扬的音乐,凭借着这个项目,国媛、林仁智、马健等同学获得了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目前,胡老师还在指导学生做电吹管,争取申请专利。在介绍这些很有趣的DIY小物件时,老胡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满足。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参加教学是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很珍惜。每轮上课前我都先听课,向多名教师请教学习,然后认真备课,课上认真讲解、耐心指导,准备好每一台仪器。课上遇到仪器出现故障时及时排除或调换,让学生上好每一堂实验课。” 老胡说,修理老化及损坏的仪器,是自己的特长、甚至可以说是自己的爱好。据王旗老师统计,仅最近五年,老胡修好或制作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就累计约有近千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