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的假期·不一样的暑期生活】
八月,正值盛夏,酷暑难耐,大连医科大学放暑假的同学们没有空调、没有WIFI、没有“网游”,他们背着药箱,拿着宣传单,深入乡村、走进山里、来到田间地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医药下乡万里行
日前,在贵州省六盘水市义诊现场来了一位特殊的老人。他是一位曾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爷爷,祝您节日快乐!”当天是八一建军节,他握着医学生的手激动地说:“看到你们这些年轻有为的准医生,心里真是开心。”学生们给老人测量了血压和血糖,做了健康检查,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老人开心地鼓起了掌,动情地说:“当年牺牲的战友们和你们一样年轻,那时的我们是用生命保卫国家,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用知识保卫老百姓健康。”服务团队长汤霄回忆,当时大家的眼眶都湿润了,纷纷表示要时刻不忘当年学医的初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赢每一场仗。
“百名专家,千名学生,送医送药万里行”医疗服务团是大连医科大学开展的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一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医疗专家、医学生组成实践队,为农村地区百姓义诊,将“流动医院”开到百姓身边。
义诊现场,有的居民带上以前的检查报告,有的居民带着上了年纪的父母。师生们耐心倾听、仔细诊查。每天平均接待患者达300余人次,并免费提供心电图、超声检查等服务。一次,在辽宁省朝阳市义诊结束的时候,来了一位流浪汉,手里拎着捡来的塑料瓶,穿着破旧拖鞋的脚上还有一道没有愈合的伤口。同学关心地问道:“您有什么需要吗?”“我想检查一下身体。”他轻轻地说。医护人员为他仔细地检查了身体,并处理包扎了伤口,结束检查后他深深地给大家鞠了一躬。这只是同学们暑期义诊中平凡的一天。“送医送药万里行”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多,足迹遍布20多个省份,同学们用青春的足迹践行着医学生誓言。
点亮大山里的教育明灯
“奶奶您好,您家里几个娃?孩子父母都去哪里了?”“我们是大连医科大学的学生,来给孩子们辅导功课,给他们讲讲大山外面的故事。”今年是他们第六个年头来到贵州,走到大山里的孩子们身边。“奶奶”是走访时用到最多的称呼,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好的,好的,谢谢你们呦,来家里坐坐,吃口饭再走喽。”乡音情浓,这也是这几天同学们听到的最多的话语。
8月,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月亮河乡成立了一所临时学校。天刚蒙蒙亮,支教团成员们就出发了。他们要走几公里路,把孩子们一个一个从家里接出来。每天八点半准时上课,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还加入了科学、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