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通过探索实践,构建校企共建跨界研发平台培育创新型“数字工匠”。
一是打造六大跨界研发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建1中心2室3所6大跨界研发平台。学校结合现有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共建机械工程实践中心、隐形人设计工作室、桃园大道工作室、机械设计研究所、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研究所和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研究所6大开放性跨界研发平台,实现全流程、多角度、多领域培养学生数字化创新能力。以平台为中心凝聚创新型“数字工匠”。平台凝聚和培育校内外稳定专兼职“双导师”68名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证。每年跨专业吸引400余名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项目设计研发,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开放性跨界理念提升平台创新能力。依托学校牵头组建的2个职业教育集团等渠道,进一步推动平台间开放性地实现跨专业、跨学科、跨地域、跨单位协同配合,极大提升平台的创新能力,孵化出市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名师工作室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科研创新平台4个。
二是构建管理运营机制,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学校将平台作为独立设置的二级科研机构认定,赋予一定人、财、物权,充分发挥平台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建立并实施4类15个管理制度,让平台运转有章可依。配套齐全的硬件保障。专用场地2900平方米,配备150台高端加工设备,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运营。确保充足的经费保障。围绕平台软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师生津补贴等形式,累积投入近5000万元,确保平台的良好运转。
三是利用研发平台成果,培养创新型“数字工匠”。优化创新型“数字工匠”人才培养模式。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数字化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形成《“数字教学、项目虚拟、学生原创”多元进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获得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重构以3D数字化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立足平台《机械设计》等12门核心课程和《冲压模具设计》等4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开发成果,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构。推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通过现场实物观察、成功案例参考、数字化案例抄画、新项目实施参与,实现用数字化的三维实体模型表达产品信息,用虚拟化项目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用实践完成可视化的项目产品检验所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