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东北大学2018届毕业生冬季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在刘长春体育馆、羽乒馆、冶金学馆举行。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565家用人单位参加了此次洽谈会。超过23000多个就业岗位为学校2018届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深化校企合作搭建起双赢平台。共有60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双选会”。
期间,校党委书记熊晓梅,党委副书记张国臣及各部门相关负责人亲临现场,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了解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并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选拔、校企深层人才战略合作等方面和各与会用人单位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学生工作相关负责人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从就业市场形势、人才培养与输送、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等方面与企业代表进行了详细探讨。各学院就业工作相关负责人及专业教师也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推介。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事业及产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新特点,学校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科学调整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大力推进“校、院、专业”三级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期间,张国臣亲自带队赴“京津冀”“珠三角”“西部”等地区,与天津国资委、华为、中兴、浪潮、酒泉钢铁、云铜集团等重点用人单位开展校企、校地人才战略合作,加强校级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各学院书记、院长也纷纷带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用人单位走访调研,结合学科专业毕业生特点进行人才推介。2017年,学校共开展各类用人单位走访工作50余次,共走访开发用人单位近400家,其中通过院级就业市场建设新拓展用人单位300余家。2017年9月至今,共有包含华为、浪潮、中兴、百度、宝武集团、鞍钢、首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航工业、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一汽集团等世界500强、央企、中国500强和行业内知名企业在内的2000余家用人单位到学校开展专场及组团招聘活动共计900余场,为学校近9000名2018届毕业生提供有效岗位需求6万余个。
从单位入校招聘情况来看,2017年入校用人单位数量较去年同期略有增加,高质量单位占比也有所提升。从行业发展来看,矿业、冶金、机械等传统行业单位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需求量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单位发展迅猛,对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从用人单位地区分布来看,来学校招聘单位多集中于北部、东部、南部沿海经济区及东北综合经济区。从毕业生择业情况来看,虽然国有企业仍然受到多数学生的青睐,但近年来入校招聘的民营企业数量在持续增加,学生签约民营企业的比例也连续四年呈上升态势。从用人单位招聘过程来看,近年来各类单位对于毕业生能力素养的要求普遍提升,除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背景、实践经历之外,更加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创新意识及非学术能力。
在拓宽就业渠道、丰富就业资源的同时,东北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为契机,丰富毕业生就业资源,同时以校地、校企人才输送为纽带,建立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关系。2017年,学校与华为、中兴、浪潮及苏州工业园区等重点单位及地区深化了人才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与输送、实习基地建设、产学研用互促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与此同时,学校始终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指导,通过开展“行业发展大讲堂”“大型成长发展咨询会”“学业腾飞计划”“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程”等活动,不断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开展重点行业发展报告会、设置志愿服务国家建设毕业生专项奖励经费,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西部建功立业,近年来,学校每年前往基层、西部、国家重点建设行业及艰苦行业就业学生比例始终高于50%。此外,学校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部分专业女生及文科类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使每一名毕业生都能在就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校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