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世刚到东莞理工学院作题为《电化学能源转换和储存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并与东莞理工学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报告结束后,孙世刚院士与副校长李文芳、环建学院院长范洪波等在“院士林”植下一株桂花树。
孙世刚院士针对目前由于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应用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电化学能源转换和能量储存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对纳米材料的广泛运用、纳米材料的结构、如何从微观层次设计电催化剂和二次电池电极纳米材料的结构、如何显著提升电化学能源转换效率和能量储存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讲述。
孙世刚院士还介绍了他领导的课题组近年来在电化学能源转换和能量储存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方面研究的进展。
孙世刚院士简介:
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而后在法国巴黎居里大学获国家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教授。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电催化、谱学电化学和能源电化学等方面研究。目前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界面电化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牵头中国科学院学部“电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已发表463篇学术论文,他引1100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法化学讲座奖、国际电化学会Brian Conway奖章、中国电化学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和全国先进工作者。
现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973计划能源科学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际和国内多个杂志的主编。于2005和2007年分别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和国际电化学会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