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北京农学院与通州区农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区、校优势资源,为推动通州城市副中心农业现代化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建设共同发力。
通州区农委主任、区农业局局长刘庆生与北京农学院副校长姚允聪代表合作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校长王慧敏,通州区种植业服务中心主任杜德强,通州区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洪亮、通州区农委副主任杨跃方,通州区农业局副局长张春良,北京农学院科技处处长秦岭,园林学院院长张克中,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董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唐衡,科技处路平参加签约仪式。
未来四年,双方将共建城市副中心农业与农村发展技术服务中心。中心立足通州区作为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国家现代种业创新试验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重大议题,从战略规划、政策研究、人才支撑以及日常工作协作等方面为通州区农业和农村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双方将加强科技服务、交流与合作。双方将合作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北京农学院将自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基地开展示范生产,推动北京农学院科研成果率先在通州区落地转化。通州区将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为落地项目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
双方还将开展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北京农学院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对通州区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全区农业与农村工作者和建设者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通州区支持辖区内农业企业与北京农学院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
此外,双方还将加强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绿化美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和农业信息化服务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形成双方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合作双方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推进协议实质性落实展开了深入研讨。
通州区农委主任、区农业局局长刘庆生介绍了通州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需求。他指出,通州区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和农业人才,期待农学院发挥科技优势、智力优势,助力通州区新型农业发展。通州区也将为农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平台和服务,期待双方共同推动双方开展实质性合作。
校长王慧敏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科研方向。她指出,北京农学院将立足于通州区作为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紧密围绕和对接通州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需求,组织优势科研成果和人才开展技术服务,助力推动通州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