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至7月初,黎明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庄一民带领由学生处、校团委、保卫处等组成的调研组,到各学院开展了导师团工作推进情况检查调研;并在各行政部门中开展了两场导师团工作座谈会。各单位就导师团工作开展一学期来的总体情况、亮点及问题进行汇报,导师们畅谈体会、分享收获、探讨问题,并围绕时间冲突、场地紧张、设备有限、经费不足及项目内涵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只要全校教职员工每人每天在育人工作上推动一小步,黎明职业大学学生就业质量与发展潜力将向前前进一大步。”庄一民坚信大家的汗水与付出将化为丰硕果实。他充分肯定了导师团工作的成效,向所有为学校育人工作作出辛勤努力的教职员工致以敬意。他认为,目前生源结构复杂的背景下,给校园管理带来了挑战,但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导师团活动创新弥补了第一、二课堂不足,拉进了师生距离,导师们通过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们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真正践行“正直勤朴、善学强技”校训精神。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庄一民强调:一要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校、院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实行团内团长负责制,明确工作目标,有效整合资源;导师们要有奉献精神,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二要严格管理,完善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团长职能。制定团内工作准则,加强团内管理,及时把控导师参与度,合理分工,促进团队协作,使导师团工作落地有声。组织学生管理团队,加强团内学生管理,提高组织开展工作的效率。在本学年基础上,做好规划,形成团长带导师、导师带学生、上一级学生带下一级学生、专业基础强的学生带专业基础弱的学生的指导模式。三要增强实效,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指导方式,做好细化工作。针对不同特点、不同基础的学生,加强分类指导,开展针对性的、差异性的指导和考核。导师团工作可与示范性院校建设、自身岗位工作、校企合作、“双创”教育、科研工作、暑期实践、挑战杯、团中央大赛等相结合,引入“互联网+”,实现融合、串联、跨界,举办成果展,增强实效。
据悉,本学期,黎明职业大学将导师团作为育人工作重要抓手,强化领导,创新举措,积极推进,取得较好成效。“泉州晚报”(2016年4月28日 第5版)高职特刊以“黎明职业大学导师团引领青年成长”为题专版展示了黎明职业大学导师团工作。“泉州市教育局网”和“黎明职业大学报”等也从不同角度报道了这项工作。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师生参与度高。全校共申报组建专业导师团81个,参与老师522人次;申报组建素质拓展导师团69个,参与老师400人次,实现了全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2015级学生全覆盖。二是项目涉及面广。各导师团申报的项目涵盖广泛,涉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围绕学生思想引领、入党成才、专业发展需求、教学疑难点、合作企业发展需求,融合大学校园文化,以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等为载体,将学生专业成长与身心健康、兴趣拓展相融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三是活动灵活性强。各团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开展工作,既采用上课、交流、座谈、讲座等,又扩展为调研策划、技能比赛、企业实习及社会实践等形式,有效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参与热情,达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目的。 (通讯员:陈远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