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的声音”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最美的声音”。为感受时代发展气息,增强自身思想觉悟,贴近百姓基层生活,同时也为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大连河南两地基层深访寒假社会实践团队于1月14-15日开展了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为期2天,以“广寻深访听基层之声”为主题,分为“探访基层劳动模范”“基层民生政策调研”两部分。
探访基层劳动模范
经过访寻,实践团听闻了“大连好人”梁贤麟的相关事迹并深受感动,1月14日下午前去拜访,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初时见到这位“大连好人”,梁贤麟给人的印象是质朴憨直而谦逊平易,作为黄泥川村支部书记的他颇善言谈,让人感受到他认真细谨、切实耐心的工作态度。梁贤麟表示,是身为“共产党员”的荣誉感,身为村民干部的使命感鼓舞着他规范自身言行,努力做好身边人的“榜样”,关心村民生活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并默默奉献自身。梁贤麟深有感触地说到,其实做好人好事并不难,真正难的,是个人思想境界的提高。倘若个人已经在思想上有所提高,那么好人好事便随处可见、随处可为。当然,自己做好人好事也是出自一颗“感恩”“回报”的心,将心比心,自己遇到难题难事时,也希望他人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如此,做好人好事更成了梁先生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
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让梁贤麟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不少,如帮助解决民事纠纷、解决邻里矛盾、维修生活基本设施等等,令他尤为深刻的是“疏通下水道”这一工作。梁叔叔告诉我们,疏通下水道并不是“技术活”,在百姓眼中其实是“脏、烂、差”的活计,虽然人人能干,却人人不愿去干。为解决居民生活中的这一重大困扰,同时也为居民省钱省事,梁贤麟便带着群众亲自去疏通下水道。脏、累倒不必说,在动用机器,需要向居民收费这件事上,梁先生却没少烧费口舌。当然,经过沟通、劝说,群众还是理解了这位支部书记的苦心,理解了收费需要,并支持、配合梁先生的工作。
谈到自己的工作时,梁贤麟告诉实践团,回望自己的工作历程,其实自己做得并不容易,有时候甚至可以用“艰辛”来形容。上到国务院、省颁布的政策,下到市、区、县下达的文件,都需要自己去领会学习并加以阐释,普及到群众当中去,而这又是“能人不稀干,懒人干不了”的工作,有时候又得向不理解、不配合的群众耐心解释。想到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这一岗位上,实践团成员对这位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者”“大连好人”等称号的长者更增敬意。
调研基层民生政策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组织工作的一贯原则,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出台了多项基层民生政策。实践团队为深入而广泛地了解基层政策的知晓度及居民对诸多政策的看法,于1月15日先后赴大连市旅顺口区龙王塘街道黄泥川村、大连市凌水街道燕南社区实施调研。
在实践前期,实践团队多方散发《基层民生政策知晓度调查问卷》,以2015年最新发布政策为调查内容,寻求基层民众对民生政策知晓情况、满意情况的真实反映。团队成员回收调查问卷后对所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民众尚不了解、亟需了解的相关政策,在联系实践地负责人后,组织举办了“基层政策知识讲堂”,对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住房”“教育”“社区养老”“网络通信”“计划生育”等内容进行了普及讲解,讲堂内容颇受两地居民欢迎和认可。
讲堂过后,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和主管领导分别进行了交流活动,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基层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让我们欢欣鼓舞的是,虽然关于居民反映政府在民生建设问题上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民众还是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在民生问题上做出的种种努力,感谢自己生活中的种种改善。在黄泥川和燕南社区,两地的主管领导向我们讲解了当地养老、医疗等政策、活动,这反映出两地领导都在真心诚意地为居民考虑,为居民办事。在随后进行的随机采访过程中,我们在路口、广场等地现场采访两地居民,询问了诸如“关于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重病患者家庭政府或当地有哪些政策或者活动”“2015-2016年国家出台的诸多基层民生政策,您觉得对当地居民影响较大的有哪些?”等问题。受访群众的热情回答让我们感到社会的真正发展,都会反映成民生问题的切实改善。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与黄泥川村村委会负责人签署了实践基地协议,在黄泥川村建立了长期实践基地。相信这一举措将切实推动该地与学校、院系实践部等大学生实践组织的积极合作,为大工学子搭建了解基层生活的新平台,让大工学子通过观察了解黄泥川村的发展变化,感受社会的改革发展气息,在培养改革思维、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为民生问题献言献策,成长为关心时代,关心社会,卓有建树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