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那么“三严三实”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内涵和要求?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好干部?
7月2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教授做客华侨大学“华大讲堂”第51讲,对此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解读。
周文彰教授曾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他创立了自成体系的“主体认识图式”理论和经济特区理论,其专著《为民·务实·清廉——做官做事做人60讲》《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必须是好人》自问世以来一直在热销中。
“‘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报告会上,周文彰开宗明义,认为必须将“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的重要指导,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
“从本质上说,官是责任。”周文彰认为,一个人从一般社会成员变成官,就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履行责任就要做事,做官不做事,等于白做官,等于枉做官。但是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必须是好人,做官是手段,做事是目的,做人是基础。“因此,要‘严以修身’。”
“严以用权”,就是要弄清为谁用权,如何用权,怎样安全用权的问题。对此周文彰表示,领导干部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为民是职业,不是境界,是尽责任,不是做好事。为民用权就是公用,为自己用权就是私用。用权谋私不道德、不合法、不安全。”
关于“谋事要实”,周文彰认为其要义在于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做事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不是为了谋求一己利益,不是为了迎合献媚,甚至也不是为了政绩,而是为了履行责任。关键是以责任感谋事,端正做事的动机和目的。”
对于“创业要实”,周文彰提出五点理解:一是要真抓实干,二是要直面矛盾,三是要敢于担当,四是要创造实绩,五是要提高办事效率。他表示,“党员干部要克服不干事,克服干虚事,克服空谈,克服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一干到底,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周文彰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领导干部的使命,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我们必须践行‘做人要实’,做到对党忠诚、老实做人、言行一致、公道正派。”
报告会最后,周文彰提出三点希望与听众共勉:按“三严三实”的要求修身做人,按“三严三实”的要求用权律己,按“三严三实”的要求谋事创业。
泉州市领导陈万里、陈沈阳、陈庆宗等市委学习中心组成员,市直有关部门、在泉各高校、各民主党派负责同志,华侨大学校领导关一凡、朱琦环、吴季怀、刘斌,以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等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成员等聆听讲座。
泉州市人大主任陈万里为周文彰颁发“华大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关一凡向周文彰颁赠《华大讲堂五周年纪念文集》。华侨大学副校长吴季怀主持报告会。
记者 吴天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