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上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广州校区401会议室召开“逸仙新华班”公共基础课立项评审会。此次会议旨在以“逸仙新华班”公共基础课教学为试点,继续深化学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改革。学院特长生创新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庭槐院长及其成员、课程申报人参会。
会上,王庭槐院长发表讲话。他阐明了“逸仙新华班”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设想。王院长讲道:“逸仙新华班”融合多领域、多专业人才,因材施教,孵化出有潜质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培养亟需人才。并指出“逸仙新华班”的目的在于:一是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此要做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抓好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出适合新华学子特点的教学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以团队学习为主,并结合讨论式、研究性学习方法;教师授课集课堂精讲和团队自学、讨论为一体。王院长还表示学院欲以“逸仙新华班”的创新探索引领其他教学改革,形成新华特色,并加大MOOCs等网络学习的探索模式,利用学院即将建成的MOOCs荟萃平台,加强自主学习,加强网络碎片化教学,共建“逸仙新华班”,同育优秀人才。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高等数学、大学体育、大学语文、综合英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国际形势与中国政策、大学英语视听说9门课程参与立项评审,分别由信息科学系赵慧青,高等数学教研室主任徐应祥,体育教研室林翠娟,中国语言文学系林玮,外国语言文学系彭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林丽英、徐伟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副主任吴素香,外国语言文学系黄珍进行答辩。他们分别以PPT方式,对课程每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阐述和答辩,最后评审小组针对教师答辩进行评议及评分。
“逸仙新华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田是新华首创之举,在此次立项评审会议中,教师根据“逸仙新华班”学生以及学院教学特点,提出不少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四段式教学法”等,各教师提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更进一步。(赖玉娜 林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