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由《光明日报》创办的“光明讲坛”走进大连海事大学,邀请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王杰教授、法学院赵微教授在海大展馆报告厅分别从历史、法律的角度为大家解读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教育部副主任朱振国、“光明讲坛”主编刘茜,校长孙玉清、副校长许民强出席报告现场。报告会由大连海事大学宣传统战部部长曲宁主持。
报告开始前,孙玉清、许民强会见了刘伟一行并围绕大连海事大学办学特色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刘伟一行还参观了大连海事大学校史展馆。
孙玉清和刘伟分别在报告会上致辞。孙玉清在致辞中欢迎刘伟一行的来访,并表达了对《光明日报》悠久的办刊历史和敏捷权威的报道风格的赞赏。孙玉清强调,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中,大连海事大学作为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始终以交通运输行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引导海事教育发展,推动交通科技与文化进步。他希望《光明日报》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大连海事大学的改革发展和学术研究,期待更多的海大学者登上“光明讲坛”,将更多的海大声音传播出去,与大家分享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与心得体会。
刘伟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光明日报》的由来、承担的历史使命以及“光明讲坛”栏目的主要宗旨,他表示,大连海事大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航海类高等院校,在当今国家实施促进海运业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承担着尤为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刘伟说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明的复兴,而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我们增强面对海洋的勇气和信心。他期待海大的众多专家学者能够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收获更多的研究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海大人自己的贡献。
王杰作《东风吹正劲,风正一帆悬--当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历史思考》主题报告。他从《初刻拍客惊奇》中“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的故事讲起,表示在明朝我国就出现了把橘子运到外国港口售卖的历史。接着,他阐述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要性,指出贸易是航海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我们应该用航运去推动贸易,用贸易来促进航运。他从和平、互惠、创新、文明等四个方面解读了上海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并围绕当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赵微作《航运开道 法律护航--建设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法制思考》主题报告,从航线开通与港口建设、政策引导与立法规制、海上执法与司法保障等方面阐述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建立健全法律保障的重要意义。赵微强调,法律具有引导行为和创设规则、规范行为保障制度实施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需要加强符合国际行业规范的区域立法及海上区域合作执法制度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提高涉外因素的海上司法。
两位主讲人还分别针对在座师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与分析。
宣传统战部、科技处、研究生院、航运发展研究院、政策研究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法学院等学院负责人,大连海事大学及大连市部分高校的师生聆听了报告。
作者:杨耐寒 编辑:隋雪梅 摄影:朱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