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厦门歌舞剧院承办、厦门乐团演奏的“檀革胜·郭祖荣·张豪夫交响作品音乐会”在厦门歌舞剧院上演,音乐会吸引了厦门大学教授、厦门老艺术家以及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生等众多交响乐爱好者前往。据悉,这是华侨大学教师首次举办交响作品音乐会。
音乐会演奏了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檀革胜副教授的《花的悲歌——为管弦乐而作》,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兼职教授郭祖荣的《第七钢琴协奏曲》以及华人著名作曲家、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张豪夫教授的《第一交响曲——圣咏长安——为交响乐队而作》三个作品。
据郭祖荣介绍,此次作品音乐会主要目的在于,让华大学生现场感受乐队演奏自己老师的交响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信心。其次,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华大音乐舞蹈学院。
檀革胜称,此次作品会原是郭祖荣应主办方邀请举办的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但因今年郭教授到华大来任教,对年轻教师特别厚爱,也让他有机会参与此次作品会。张豪夫本月应邀到华侨大学讲学,檀革胜特邀他一同参与此次作品会,因此也就有了包括管弦乐、钢琴协奏曲、交响曲等形式多样的一场作品音乐会。
郭祖荣是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兼职教授、“2013年全球生命文学创作奖章”获得者,创作了交响曲27部、钢琴协奏曲9部、小提琴协奏曲4部等众多交响作品,被称为“中国交响教父”。今年9月起,郭祖荣教授以85岁高龄亲自为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生上课,并辅导和支持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张豪夫是华人著名作曲家、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教授、比利时文化部现代音乐评审委员会委员。其作品《时间的移动——为管乐对和打击乐而作》于1990年荣获法国第四届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黄昏——为大提琴与交响乐队而作》荣获意大利罗马瓦朗迪努布施第十三届国际作曲比赛优秀奖。他还是我国多所著名音乐院校的客座教授。檀革胜是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主要作品有《花的悲歌——为管弦乐而作》、《IF·——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等,学术研究有《南音的交响化研究——以郭祖荣<第七交响曲>为例》等30余篇论文。2011年进入“福建省教授高等学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