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以育人为中心培养高素质人才_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库管理系统
ȫ���ߵ�ѧУ����
ȫ����У2025�������״�
2024���ҵ��
��ͨ�ߵ�ѧУ����רҵĿ¼  2025��
�۽�������
��ѧ�����ʵ��

泸州医学院:以育人为中心培养高素质人才

中国高校之窗

自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泸州医学院党政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泸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党政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体系

学生工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党政将其纳入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为谁培养人”的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学生工作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思路。建立了由学校领导担任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等学生工作组织,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工作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工作同时部署,党政群齐抓共管。学生工作部(处)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院系领导,通过每月一次的学生工作联席会加强沟通,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目前,泸州医学院已逐步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体系。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规定新聘辅导员必须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新进专业教师必须担任一定时间的专兼职辅导员。经过多年的建设,泸州医学院现有一线专职辅导员5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者达54%,硕士以上学位的达53%。各院系正在推广的导师制(聘请领导、专家担任学生导师)和助理班主任制(选聘优秀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担任大一学生助理班主任),也成为学生工作队伍的有效补充。学生工作部(处)建立健全辅导员培养和考核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对辅导员队伍实行高进、严管、精育、优出。通过每周一次辅导员素质培训、示范学生科(年级办公室)创争活动、十佳辅导员评选活动、辅导员岗位大练兵等形式,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弘扬泸医精神,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泸医精神,泸州医学院以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文化载体,通过学校史、唱校歌、参观校史展览馆等活动弘扬泸医精神,加强大学生爱国爱校教育。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通过“回眸建国历史,感悟时代责任”、“心系灾区,感恩奋进”“做奋发有为青年,喜迎党的十八大,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争做美德青年,共建文明泸州”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深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文明修身教育,彰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

四、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建设优良学风

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是泸州医学院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当前学风建设的核心。学校科学制定各种促学措施,抓住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近年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契机,努力建设笃学尚行的优良学风。通过开展各种促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教学保障措施,严肃学习纪律,严明考风考纪,以严格科学的管理促进学风建设。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了学生成长职业规划,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能力。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成绩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11.5%,2011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成绩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27.5%;2010年学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30%;2011年法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司法考试通过率高达54%;2011年,泸州医学院学生考研上线率达到毕业生人数的27.38%; 2011年、2012年泸州医学院连续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西南西北赛区一等奖。

中国高校之窗


西南医科大学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川渝滇黔结合区域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泸州。学校前身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始建于1951年,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2004年起开展留学本科生学历教育.......【详细】